“性”在有的人看來是愛情的目的,有的人認為是愛情中的潤滑油和調和劑,有的人則排斥它堅持柏拉圖。
我明确不認可第一種。就像女性會來痛經,飲食不規律會胃痛,你的身體不僅僅是工具,也需要你的呵護,它們也會發脾氣。
性不僅僅是為了繁衍生息。你的咽喉有喉寶、潤喉糖呵護,你的腸胃有腸液、胃酸維持平衡,你的肌肉組織按摩舒緩,你的生殖器官當然也有相應的方式愛護自己。
性不是發洩途徑,也不僅僅是工具,它也是用來呵護我們的身體的。
其實我們對性太過極端。我們的教育害怕性,所以我們在逃避它的時候也會被它加倍傷害。
希望有朝一日性教育可以被更加完善。
我看到了對孩童誕生解釋的繪本,覺得很欣喜——我們終于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不再用童話般的想象魔化生命的誕生;但同時我有些失落——是中譯本,并且數量極少。
我見過身邊被性荼毒傷害的人,起初是好奇。這很正常,動物的本性是繁殖,到了年紀相應的激素分泌會讓我們有欲望,有□□,有意淫。還有一大原因是我們被迫排斥“性”。當然這并不羞恥,但前提是不傷害别人,擾亂社會秩序。
但是我們對性太過扼殺。很多人從網絡,禁書甚至網友學習。大家都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越是禁止越是向往。但又不了解,造成的傷害往往無法修複,事故的責任無法承擔。
自愛和BDSM在我看來内層約束是一樣的。自愛要求潔身自好,律己克己。BDSM屬于灰色地帶,但它也有SSC原則。
性教育是必須的,我們不用羞恥。更好的認識它我們才能更好的與它相處,更加健康和諧。或許這才是科學與理性發展的目的,讓我們的認知更全面、合理、開放。
網絡愈加發達,便利的同時潛在威脅也在加大。人們的思想愈加開放,相應的獨立性和自我認同也在逐漸強烈。
矛盾會增多,碰撞會增多。教育也因此不斷發展。但我們都希望可以少一些血淚,更加平緩,為了千萬個家庭和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