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
今年的冬天終于過去了,美好的春天如約而至。
南京陵園路上的梧桐大道煥發着生命力,曾有這樣一句話:“有一種樹,看到了就想到一座城;樹是梧桐樹,城是南京城,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不了解梧桐樹的人會以為它們在冬天就已經死了,因為他們看見過冬天的梧桐,隻剩下幹枯的枝幹,枝頭的最後一片葉子也被寒風揉碎了。
可是一到春天,高大粗壯的梧桐樹又重新長出了嫩芽,它們會以很快的速度長出葉子,好迎接熱忱的夏天,給市民一條景色秀美的道路。
梧桐大道,是南京絕美一景。無論本地市民,還是外地遊客,每個季節,他們總會來這裡走一走,感受獨屬于南京城的這份浪漫。
去年一年,林尚川在課堂之外的時間,已經帶着學生們領略過梧桐大道在四季變換中的風采了。
春日和風煦暖,今年,林尚川計劃帶學生們去看雞鳴寺的一年四季。這也是他和作曲系的其他老師不一樣的地方。
一個優秀的作曲人,除了具備一定的理論樂器知識,還有一個核心靈魂,那就是人文情懷。
《辭海》中這樣寫道:“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其集中體現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
人文情懷,是對人類的大愛之心;是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是一種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懷,是對一個人的内心情感的體現。如果上升到人文精神,那也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文化品質和文明程度的标志。
然而,人文情懷不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成長中對真善美的信仰。首先就是要“看見”,看見人,看見世界;從而學會愛人,愛世界,有一顆慈悲憐憫之心。
林尚川跟學生們講這些内容,是希望他們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要充滿人文情懷,而不是故作高深的炫技,導緻一首曲子最後隻剩下雜亂無章的樂器聲,毫無感情,成了擾民的噪音。
這學期,林尚川經過學校領導同意,他計劃招募成立一個管弦樂樂團,演奏作曲系和其他系學生自己的作品,帶他們參加全國性的原創音樂大賽。他想給學生們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
他上大學的時候,導師就是這麼做的。導師說,一個作曲人,就算有很紮實的理論知識,但還是要靠作品說話,要有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課餘,林尚川也向學生演奏自己寫的曲子,和他們一起探讨。他們年齡相差不大,學生們也很喜歡和他“混”在一起到處玩。他和學生的相處模式是師生,更像是朋友。他常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隻是比你們早畢業了幾年而已。”
櫻桃花,來春千萬朵,來春共誰花下坐。
雞鳴寺門前的櫻花大道是一個夢幻的世界,路兩旁的櫻花樹,花樹老,花枝高,花簇密。那櫻花花海,绮麗浪漫,嬌豔欲滴,風情萬種,可謂讓人一見傾心。
林尚川和十二個學生分散走在櫻花大道上,此時正好刮了一陣風,瞬間下起了“櫻花雨”,他連忙拿起相機給學生們拍下了這美麗的瞬間。
學生們圍過來看照片的效果,有一個女生問:“林老師,今天這麼美的景緻,你怎麼沒帶女朋友來呀?我聽說她是金陵學院的,我們可以一起玩呢。”
“是啊 ,林老師都把女朋友藏起來了,不帶出來給我們看。”一個男生打趣道。
“上次他們幾個見過,你們不在而已。”林尚川笑着說。
“還是的,我們沒見過,要不現在叫過來,金陵學院到這裡也不是很遠。”另一個女生說道。
“算了,下次她來音樂學院了,你們會見到的。”林尚川調好相機,走開幾步,又給他們拍了幾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