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池村之所以叫銀池村,就是因為村子前那片波光粼粼的銀色池塘。
據傳,池塘始于古時一個極為繁華的朝代。
貧窮的一家四口,因為一場瘟疫的席卷,隻剩下了年幼的姐姐和更加年幼的弟弟。
弟弟喜歡讀書,為了能夠讓弟弟出人頭地,年幼的姐姐,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而弟弟深知姐姐的付出,一路苦讀,不曾懈怠。
就這樣,弟弟過五關斬六将,終于迎來了進京趕考的一天。
由于姐姐要在家中維持生計,無法陪同,隻能将弟弟送到村口,依依不舍地看着對方離開。
此後的每一天,姐姐都會在村口,站上整整一個時辰,風雨無阻。
她期盼着有行腳的商人或是傳信的驿夫,為她捎帶來好消息。
哪怕沒有考中,她也希望親自迎接自己的弟弟,用家的溫暖寬慰對方。
長此以往,她每日踱步逗留的土地,逐漸凹陷了下去,再加上雨水的灌溉,竟然直接形成了一方小型的池塘。
幸好,弟弟沒有辜負姐姐的苦苦守候,他一舉考中了狀元,風風光光地榮歸了故裡。
看見這個陌生的池塘之後,他顯得極為詫異,通過村鄰的講述,他才知道了池塘的來曆。
弟弟立刻流下感動的淚水,緊緊地擁抱住了自己的姐姐。
這件事,幾經輾轉,最終竟然傳入了皇帝的耳中。
萬歲爺同樣深受感動,直接大筆一揮,将這口清澈見底的池塘,賜名為“銀池”。
至此,這口池塘是徹底出了名,依靠人為的擴張,池塘越來越大,村子也慢慢變成了“銀池村”。
其實,這則古代傳說,從現代人的角度分析,有太多離奇和不合情理的地方,但傳說就是傳說,本質上就脫離于現實。
而且毫無疑問,這則傳說的寓意極好,尤其是在學業的方面。
随着近年來“農家樂”的興起,再加上銀池村得天獨厚的秀美風光,以及那則廣為流傳的古代故事,此地的旅遊業,井噴似的發展了起來。
肉眼可見的利潤,終于拖拽住了年輕人離去的腳步。
大城市的壓力過重,許多已經離開的年輕人,也紛紛選擇了回流,共同建設他們的家鄉。
隻可惜,好景不長。
不知為何,那片清澈見底的池塘,竟然一夜間變成了純黑,水中的生物,不論是植被還是魚類,都盡數死了個精光。
村民研究了半天,還沒研究出成果,就發現池塘四周的土地,也開始變得荒敗。
就像是感染了某種不可逆的病毒,村民想盡了一切辦法,卻依舊無法阻擋這種不毛之症的擴張。
半年左右的時間,“病毒”就蔓延到了村子的外圍,距離村民居住的地方,隻剩下一步之遙。
無計可施的情況下,為了挽救本地岌岌可危的支柱産業,也為了他們後續的生存,村民隻能選擇向外部求助。
于是,九名研究水質健康問題的專家,從大城市被外派了過來。
顯然,寇栾等九名玩家,就對應着村長口中的九名專家。
“……研究水質健康問題的專家,這是個什麼玩意兒?”邢峰嘀咕道,“真有這種專家?”
“或許吧。”
寇栾遲疑着點了點頭。
“我說,您二位還糾結這個?”蘇旻文忍不住插了進來,“瞧瞧咱們這各領風騷的樣子,除了站在最前面說話的那一位,還有誰跟‘專家’兩個字搭邊兒?”
“……”
聞言,衆人不約而同地沉默了下來。
他們不得不承認,男孩說的很有道理。
作為蘇旻文唯一認可的“專家”,滕玉和顯得絲毫不慌。
在套完所有的信息之後,他狀似不經意地開口問道:“我們過來的時候,恰好路過了那口池塘,情況确實很嚴峻,不過,我們在池塘邊,遇到了一個老太太,她坐在一把藤椅上,似乎不愛說話,您認識她嗎?”
“她啊……”
村長露出恍惚的神情。
“怎麼了?”
滕玉和立即追問道。
“沒、沒什麼。”村長已經收起神色中的異樣,他沖着滕玉和微微一笑,“不說這些了,你們舟車勞頓,一定十分疲憊,正好,天色将晚,你們先跟我回去,好好地休息一夜,再展開你們的研究吧。”
語罷,不等滕玉和回應,他就從西裝的口袋中,摸出一張紙,遞給了滕玉和:“這就是你們這幾日的住宿安排。”
于是,滕玉和隻好将尚未出口的話語,又吞了回去,沉默地接過了那張薄薄的紙。
他向來分得清輕重緩急。
這張紙,大概率承載着他們接下來的命運,他必須得好好地研究一下。
滕玉和一邊思考,一邊将視線下移,三兩眼就掃完了紙張上的内容。
正如村長所言,紙上僅僅記錄了針對玩家的住宿安排,完全不涉及其他的信息。
事實上,盡管已經看完了這張紙,滕玉和依舊不知道他具體要住在哪裡。
原因很簡單。
紙上是這麼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