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因這種種緣故,徐琮安從未敢奢望過能一直讀書,隻求能在族學裡多識些字,讀些書;日後能同族中長輩一般在鎮上謀一份文書或是賬房的差事,挑起家中重擔。
雖無意之間騙了夫子,但自己定勤學苦讀,不辜負夫子一片心意。徐琮安想着,心裡卻仍舊難安,眉宇間也帶了些許愁思。
直至回到家中,徐琮安也沒放下這樁心事。
“琮安回來了,快放下東西準備吃飯。”
竈房裡忙碌的陳氏聽見屋外的動靜,探頭一看,見是兒子回來,忙開口招呼。徐琮安應答:“好,這就來。”
徐琮安放東西的功夫,陳氏已經從竈房裡端出一盤還冒着熱煙的炒冬筍,又盛上三碗稀青菜粥。
聞着清香撲鼻的冬筍,徐琮安的愁思也抛諸腦後,快步走到桌前略帶驚喜問:“娘,哪裡來的冬筍?”
“我今兒領着二丫又去了山裡,準備再多拾點柴火,大寒後天越來越冷,做飯燒的柴火能留下一些木炭,拿來給你放個炭盆子在屋裡才好寫字;沒成想在後山尋了許多冬筍,娘挖了滿滿一背篼,回村裡的時候用柴火蓋住沒讓旁人瞧見,你也莫要和村裡的人說起,族學裡的同窗也不要講。”
陳氏說起自己挖了一背冬筍,臉上止不住的開心,随即又一臉嚴肅的叮囑兒子,不要同旁人講;她一個女人帶着兩個孩子,本就惹眼,若是再不小心得罪了誰招來禍端,那才是最麻煩的事情,尤其是這鄉下貧瘠,吃食和銀錢最是惹人注目。
徐琮安見娘如此嚴肅的叮囑自己,明白事情嚴重,點頭答應不會告訴旁人,随即又想到什麼皺了皺眉。
“娘,我記得前山沒什麼竹林,以前也沒聽見村裡有人挖到竹筍,你是不是去後山了?”
徐琮安這話一問出口,陳氏雙眼躲閃,一時沒有回答。
見陳氏這般,徐琮安哪裡還不明白,知道自家娘這是跑到後山去了,頓時也沒了吃飯的心思,放下筷子就怒聲道:“娘,前兩年村裡的李大叔就是因着想去深山打獵賣錢,這才被野豬撞死了,自那之後村裡人都隻敢在前山撿柴,從不敢去後山,你怎麼敢跑到後山去?”
“沒事的,琮安;娘有把握,況且我也沒有進太裡面去,就往前走了一點點。”
陳氏還是第一次見兒子這般生氣,自從孩子他爹得病之後,兒子小小年紀就十分懂事,平日裡也老沉持重,不似旁的孩子頑皮,現在這般陳氏也不由得有些害怕,忙向兒子解釋。
徐琮安卻并沒有輕易被陳氏安慰到,微微低頭,聲音沙啞:“娘,爹已經去世,就剩你了,難道你也要棄我和二丫而去嗎?”
陳氏沒想到自己一心愧疚于不能讓兩個孩子吃飽穿暖,千方百計想要多弄點吃的讓孩子們過得更好一些,卻忽略了自己莽撞的舉動會讓兒子如此害怕,心裡瞬時間又酸又澀又後悔。
“這次是娘做的不對,以後娘絕不再往後山去,娘也絕不會留你,娘還指望着把你們倆養大,日後好享清福呢。”
陳氏抱了抱兒子做出承諾,這才讓徐琮安緩和。過了好一會兒,陳氏見兒子已經平和,這才試探開口。
“娘明天早上和你一道出門,将那冬筍背到鎮上去買,鎮上有錢的人戶多,冬日裡又正是缺菜的時候,這冬筍從山上挖出來的,鮮的很。大戶人家最愛這種稀罕的東西,能賣不少錢,賣了錢娘再買些柴米油鹽,若還有剩下的錢就扯點布給你和二丫做件冬衣。”
徐琮安得了自己娘親的保證,方才的恐慌少了許多,聽着娘的盤算和安排,拒了陳氏想要做衣裳的打算,對于如今的他們來說填飽肚子才是最要緊的事情,他實在是有些害怕挨餓了。
“冬衣我和妹妹都還有,不用浪費錢,還是留着或是多買些糧食。”
“好,那就等日後寬裕一些了,娘再給你做新衣裳。”
母子兩人說着家常,二丫在一旁埋頭用湯勺吃着粥。
飯後,徐琮安欲幫陳氏收拾碗筷,不料陳氏幾句話就将徐琮安說進了裡屋。
“這裡不需要你幫忙,還是趁着天還沒有暗下去,抓緊時間去完成夫子布置的課業,這才是替為娘着想,那蠟燭咱家又買不起。”
徐琮安知曉娘說的有理,怯怯的收回了自己想要拿碗筷的手,進了裡屋。
第二日一早,寅時陳氏便起床燒火,将前日的野蔥餅撕成小塊放在昨晚的筍湯裡面煮成了一鍋雜湯,随後又将二丫叫起來,打整好。
徐琮安洗漱之後,母子三人坐在桌前一人喝了一碗熱乎乎的雜湯,這才一起出門。
“娘,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