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年初一就在陳氏所說的年年有餘中過去,大年初二要回娘家,一大早陳氏就起床開始檢查昨日裝好的今天要帶到娘家的東西。
兩把筍幹是前些時日剩下的冬筍晾幹後留的,十個雞蛋是自家養的老母雞下的,還有一小把饴糖是前些時日陳氏去鎮上趕集買的。
不僅是為了給自家兩個孩子吃,更是為了年節時回娘家給三個侄女的,畢竟陳氏也是當小姑的,逢年過節的給不起紅包,糖總是要給兩顆的。
旁的東西陳氏也就拿不出來了,不過總歸不像去年空着手回的娘家。因而陳氏今日面上倒還是挂着兩分笑。
陳氏精心給二丫梳了兩個發髻,穿上了早半個月就洗好、晾好的幹淨衣裳,徐琮安在裡屋同樣也換了幹淨衣裳。沒能給兩個孩子裁制新的冬衣,陳氏隻能趁着太陽大好時将衣服洗得白淨,晾曬的暖和些,也算是幹淨妥帖。
母子三人收拾妥當,便鎖好房門,往隔壁的上河村趕去。趕了一個多時辰的路,母子三人到了上河村,沿路有幾人同陳氏打招呼。
“三丫頭這是回娘家拜年來啦?”
一五十餘歲的婦人瞧見陳氏開口問了一嘴。
陳氏聞言,點頭回應。
“是啊,五嬸兒,帶兩個孩子來給他們外祖母拜年。”
裡邊的院子裡聞聲走出來另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嘴裡磕着瓜子,笑呵呵的插嘴:“三丫頭,你這回回來可沒什麼好兒,說不定你那嫂子等不到晚上就要攆你回去。”
“翠英!”旁邊的五嬸兒聞言,厲聲呵住了還想要繼續多嘴的婦人,轉臉勸說陳氏:“三丫頭,别管你七嬸子亂說的話,她一貫是這樣的,天不早了,你還是快些回娘家,你娘肯定巴巴兒等着呢。”
陳氏聽完七嬸子的話面色有些難看,卻也不好同人家鬧,畢竟她是嫁出去了的,又是嫁到外村,何況七嬸子還是長輩。最要緊的是,話雖然難聽,但自己嫂子确實厭惡她,因着老趙氏總是接濟自己這個窮女兒。
現如今五嬸兒勸和,陳氏也隻能順坡而下,點了點頭便帶着兩個孩子往陳家趕去。
名喚翠英的婦人見陳氏走遠了,頗覺無趣兒,吐了吐嘴裡的瓜子殼,語帶埋怨問:“五嫂,我剛說話你攔着幹啥呀?”
“人家的家事你管那麼多幹嘛?”
五嬸兒白了一眼自己這個長舌婦的弟妹,平日裡東家長西家短的盡得罪人,還一貫的好吃懶做又偷奸耍滑,自己早看不慣這個妯娌了。奈何家裡婆婆是個長壽的,八十了還身體硬朗,遲遲分不了家,她惹了事兒還不是要一大家子來收拾爛攤子,不然自己也不願意管她那張嘴。
“有什麼好避諱的,她一回娘家不就知道了?我好心,早些說給她,她還不至于下不來台不是?”
兩妯娌又拌了兩句嘴,不過早已走遠的陳氏是聽不見了。
徐琮安微微垂頭,方才七嬸子說的話他聽着,不由得有些擔心待會兒到了外祖母家,大舅母又要甩臉色給娘看,往回也是這般的;不過這次連同村的人都出來說道,想必是有什麼緣故,今日定是難挨了。
沒等徐琮安胡猜多久,一到陳家他們便知道是為什麼了。
“阿娟,快來看看你侄兒和大嫂。”
老趙氏瞧見陳氏勉強露出些笑,招呼陳氏,陳氏有些愣神,見自家老娘招呼這才緩過神來,走上前看襁褓中孩子。
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臉上還是皺巴巴的并不十分好看,小兒覺多,雙眼還閉着,陳氏正欲說兩句;坐在一旁滿臉得意的劉氏陰陽怪氣的開始挑刺:“怎麼?小妹這是見你嫂子我總算是給老陳家生下了兒子,心裡不樂意了?”
“嫂子,我有了侄兒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如此想?”
陳氏被劉氏這一頓陰陽怪氣的挑刺氣的不輕,言語裡也有些不客氣。
“好了,大過年的吵吵什麼?”老趙氏見兒媳婦針對女兒,自然是慈母心,忙開口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