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中央沒有天井,傅媖一進去,先看見的是座石磨,應當就是平日裡用來磨豆子的,再往左瞧,靠西面牆根處擺着幾個半人多高的木架,每個上頭都放着兩簸箕黃豆,裡頭的豆子個個飽滿金黃,瞧不出爛豆癟豆。
孫巧兒見她目光落在那邊,低聲跟她解釋:“西邊那間不住人,平日在裡頭熬漿,點鹵子,味兒太大,我就不領你進去看了。”
說着,她又指了指東邊那間屋子,“主屋是我婆母住着,那邊寬敞,夜裡她帶着豆苗一塊睡,我跟你姐夫住這間。”
孫巧兒頓了頓,沒再說更多。
其實趙氏跟她爹娘一樣,滿心滿眼都隻有孫子,壓根不樂意幫她照看豆苗,要不是柄兒如今才剛一歲多,離不得她,趙氏早把柄兒抱到她自個兒屋裡帶去了。
但這些話她這會兒不好跟媖娘說,即便要說,也該挑個她婆母不在的時候。
傅媖順着孫巧兒手指的方向看過去,隻瞧見一扇門上挂了稻草做的簾子,像是冬日裡挂來防風禦寒用的,還沒來得及摘下來,草簾子沒垂到地上,露出下沿一圈黑漆漆的門闆,上頭有些斑駁的灰白痕迹。
孫巧兒拉着她的手,往那間屋子裡走。
“走,去看看你那小外甥,我出攤之前剛給這小崽子喂了奶,這會兒說不準還睡着呢。”
柄兒跟豆苗一樣,都是叫人省心的孩子。早起來隻要吃飽了,就不哭也不鬧,隻管躺在那兒睡覺,等睡飽了,基本上她也就賣完豆腐回來了。
門一推開,一股淡淡的艾草辛香迎面而來。
傅媖起先凝眉,但很快就明白過來,因為點窗窄小,房梁低矮,所以這間屋子裡能透進來的光線極少,也就更容易積攢下一些陰暗的潮氣和黴味,艾草起的大約就是祛濕除味的作用。
想到馬上要到來的梅雨季,傅媖起了回去時也要捎帶買些艾草的念頭,等回頭在各間屋子裡都放一些,要是有剩下的更好,還可拿來做糕點。
這間屋子裡的陳設也十分簡單,隻一張木床,床尾放了一頂方角櫃,床邊擺着張台幾,攏共就這三樣家具,可即便如此,屋裡能下腳的地方也所剩無幾。
如孫巧兒所說,床上确實躺着個還在睡着的白白胖胖的糯米團子。
那孩子小臉圓潤,好似雪白的麻團,身上穿了件棗紅的細布裌衣和一件同色長褲,脖頸上還系了個圍嘴。
眼下小手攥成拳捏在腮邊,露出來的那小截胳膊肉乎乎得跟藕節似的,一看就知道是個身體壯實、極為健康的孩子。
聽見動靜也沒醒,隻是小嘴咂弄兩下,又撇過頭繼續睡去了。
這副小模樣着實可愛,傅媖瞧着不由笑起來。
隻是才笑了沒片刻,又依約想起,上年過年節時孫巧兒沒能回孫家,說是孩子年歲還小,受不得冷,也經不起颠簸,最後隻有劉四郎去家裡送了趟年禮。
而當初孩子滿月酒時,孫家人一起來了鎮上,卻沒帶上媖娘。
媖娘實則從未見過她這個未曾謀面的小外甥。
可她對他的降生卻懷着諸多歡喜,還曾暗地裡認真盤算過要送他一件百衲衣。即便最後因為她償不起那些人情,不好挨家挨戶求布而不了了之,但那些滿含期待和祝福的心意卻沒有作假。
怅然過後,她又少見地窘迫起來。
雖然知道孫巧兒有一兒一女,但來之前她壓根就沒想起媖娘還不曾跟這個小外甥見過面,兩手空空就來了,實在有些不像話。
不過,她如今窮得叮當響,就算想到了,也沒法給這孩子送些什麼好東西。
孫巧兒沒察覺出她異樣的情緒,隻笑着招呼她在床邊坐下,然後轉身出門去,說是要去竈房倒幾碗甜水來。
臨走前還不忘交代一直跟在她身後怯生生打量傅媖的小姑娘陪姨媽說會兒話。
小姑娘似乎真把孫巧兒的随口一句戲言當成了任務。
猶豫片刻,她看看床上睡得香甜的弟弟,又看看眼前漂亮但陌生的姨媽,忐忑地湊上前,卻又隔着大約一臂距離停下,随後不知從哪兒掏出一塊淡粉色的糕餅,遞給傅媖:“姨媽,這是阿娘給我買的,給你吃。”
傅媖微微一愣,伸手接過了這份好意。
輕輕咬了一口糕餅,眼睛卻看着豆苗,目光裡始終含着笑。
細細嚼了一會兒,她才發現小姑娘給的是塊棗泥桃花糕,裡頭還摻着一點核桃碎,外皮軟糯清香,内餡甜而不膩,又帶着一點兒核桃的油香,确實回味無窮。
一塊糕餅隻有半個手掌大小,成年人兩三口就能吃完。
等咽下最後一口,傅媖笑盈盈地道:“謝謝豆苗,這糕餅真好吃。等回頭姨媽也給豆苗做些其他樣兒的糕餅,下回給你帶來,好不好?”
小姑娘遲疑了下,但還是點點頭,小聲應好。
不知是這塊糕餅讓她以為傅媖是同好,還是傅媖的态度足夠溫和友善,豆苗看向她的眼神終于不再像先前那樣帶着掩飾不住的陌生和不安。
她慢吞吞地走到床邊,兩手撐着床沿艱難地爬上來,然後在傅媖身邊規規矩矩地坐下來:“姨媽,你跟别的大人不一樣。”
傅媖一怔,好整以暇地問:“哪裡不一樣?”
豆苗想了想:“我每回給他們分糕餅,他們都不吃,說他們是大人,不能要小娃娃的東西。”
她垂下眼,有些失落。
阿娘不要,阿爹不要,就連隔壁的大鼎叔和花婆婆也不要。
至于阿婆……
她不叫阿娘給她買糕餅,每次見了都要說阿娘壞話,她不喜歡,所以就從來都不分給她。
阿娘說她做得對。
因為小時候也體會過被大人輕視的感受,所以傅媖很快便明白小姑娘的這點兒煩惱出自哪裡,笑着問:“那豆苗是不喜歡當小娃娃嗎?”
豆苗點點頭:“不喜歡。我想快快長大,長大了就可以幫阿娘一起做豆腐。也不用怕下雨,就算下雨了也能陪阿娘上街出攤子。唔,等賣了豆腐掙了錢,我也能給阿娘買糖人、買糕餅、買新衣裳……”
遲疑了下,她又補上一句:“就算被阿婆罵,也要給阿娘買。”
傅媖愕然。
豆苗隻有六歲,她理所當然地以為這個年紀的小孩子想長大的理由無非就是可以不再被爹娘管束,能夠自由自在地皮鬧。
卻沒想到,這個孩子将孫巧兒的所有不易都看在了眼裡,心裡藏着的都是這樣的心思。
她心頭有些酸脹,既為孫巧兒難過,也替她開心。
盡管隻是小孩子的隻言片語,可也能聽得出她們母女在孫家過得并不算好。孫巧兒每日起早貪黑,忙裡忙外,卻連給女兒買幾塊點心零嘴都要被婆母叱罵。
但好在豆苗是個心地善良的小姑娘,能體會出母親對自己的愛護,也能理解她的難處。
隻是敏感早慧卻并不完全是件好事,會讓這個小姑娘過得很辛苦。
于是想了想,傅媖攬住她,柔聲寬慰道:“無妨,不要着急,豆苗長大後一定會成為一個很厲害的小娘子,能掙很多錢,給你阿娘買許多糕餅和新衣裳。但是你阿娘如今最大的心願肯定是希望你能每天都快快樂樂的,不要有煩惱。”
小姑娘沒有抗拒她的親昵,隻是仰起小腦袋,拿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望向她:“姨媽說的是真的嗎?”
傅媖笃定地點點頭:“是真的。”
頓了頓,她又笑起來:“這樣,豆苗若是不放心,那在豆苗長成一個很厲害的小娘子之前,就先讓姨媽來給你阿娘買糖人、買糕餅、買新衣裳,好不好?”
豆苗将信将疑地盯着她瞧了片刻,乖巧地點頭應好,還不忘說“謝謝姨媽”。
可傅媖卻知道,她未必把她的話當真。
但也隻是輕輕拍了拍小姑娘的肩膀,什麼都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