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班對有些人有可能存在來說,不是什麼初遇,更是一種重逢。高二重逢初中姐妹,賀敏又有一起瘋玩的人了。
剛剛進入新班級的賀敏,再見到“老朋友”後拘謹一掃而空,也不管現在有沒有安排座位,直接叫上高洛一起站在了吉妍的座位旁。
大家開始了經典的追憶往昔場景。
遙想當年初中,紮着高馬尾的吉妍,畫着不熟練妝容的賀敏,吃着零食的高洛,三人組團在初中校園壓馬路,打聽八卦,不打上課鈴不往教室跑。
初中校園角落的小樹林,小賣鋪門前的鵝卵石,操場上的跑道,都留下三人吵吵鬧鬧,多姿多彩的青春年華。
最後三人均踩着指标線,上了同一所普高。
賀敏,高洛從不同的文科班一起進入了吉妍所在的理科五班。從此以後,大家又能形影不離的生活學習了。
姜琳隻認識三人姐妹團的賀敏,初中時有緣在同一所補課班學習,當時正值姜琳心理孤僻閉鎖階段,未有太多交流。
再次相遇,其他人可能顧忌過去不經常聯系,現在也不好冒昧上前,但是賀敏認出後,立馬主動打招呼破冰,姜琳也不是初中内向不說話的性格了,回以簡單寒暄。
這麼看來,也不算完全不認識新同學,還是有熟悉的老同學的。
通過賀敏,姜琳認識了高洛,吉妍。每一個都與衆不同,各具特色。
高洛是才女,卻是不同世俗認定的“才女”。
小學時,高洛媽媽就發現高洛沒有學習天賦,決定曲線救國,從藝術方面側面努力培養高洛。從此,高洛的小學除了學校,就是各種興趣輔導班。琴棋書畫可謂樣樣俱全。
姜琳對這一切十分驚詫,正所謂人不可貌相,高洛頂着削到耳根的短發,帶着方框眼鏡,沒有一點“才女”應有的美貌,真的是淹沒在普通人群中,無法分辨。姜琳内心直呼“刻闆印象害人不淺,罪過罪過。”
随後,姜琳一臉好奇提問,學習不擅長是如何發現藝術更好的。
高洛習慣的在豔羨的目光中無奈出聲:“學藝術隻能感謝我媽眼光獨到,硬要求我學鋼琴,書法,舞蹈,畫畫……反正好多都是她要求的,而且我小學還什麼都不懂呢,為什麼學都不知道,因為她堅持,我就一直當補習班最後一名,硬生生熬出頭了。”
耐得住最後一名的人也是當之無愧的強者,能一直堅持最後一名熬出頭的,真的可謂是女強人中的戰鬥機!
初入班級,姜琳還擺脫不了對老師的盲目相信。對高洛更是初印象極差。
原因是一堂音樂課示範課,老師為大家示範教材上流行音樂唱法,坐在高洛身後的姜琳聽了整整一節課的老師唱法點評。
姜琳不認識高洛的時候,初印象隻覺得這個女同學很狂傲,整個過程都非常不尊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