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沒有偏心針對,他們誰都看不慣,不然學校也不會停課記過處分了吧。”
道德标兵一改往日沉默寡言,積極辯論輸出,自顧自的說:“我發表觀點不是為了反駁你,隻是想說我有不一樣的看法。”最後頭也不回的走了。
見有人離開,大家陸續返回,不再提及。氣氛有點尴尬,讨論暫停,各自心中都有一杆秤,思想不同就會碰撞不一樣的花火。
姜琳看着李思斯,内心激動熱烈,仿佛有火在燃燒,她也想分享她的想法。
她偏過頭悄悄的說,“其實我還看過其他的,給我很奇怪的感覺。他們在書中擁有了同女生一樣的設定,我預設過他們理解生産哺育的痛苦,結果會被一句體質好匆匆帶過,哺育也不是什麼必須責任。
古早身世悲慘,頑強不屈的主角設定變成了讀者口中‘我不敢想女生經曆這些會直接瘋掉吧’,‘還好不是女生,舍不得她們受傷’。”
設定中的他們有的精緻完美,不會有任何人性的缺點,大家賦予他人類的生命,不允許他們有人的陰暗面,甚至以此為标準,反向要求現實的人。
之所以這樣說,姜琳迫不及待的要分享一些隐秘的八卦。幾乎是她覺得小說與現實割裂的典型。
悲慘設定的男生家庭環境不好,父親有暴力傾向,母親各種出軌,離家,冷暴力。“糟糕的家庭,破碎的他”
“我和初中高中同學都談過他們的父母,女生說到的家庭暴力事件明顯多于男生,而且她們很痛苦,不但護不住自己,也憎恨自己保護不了媽媽。”
“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女同學說,她爸爸喝醉,冬天将她按在六樓的窗口,身子都出去了半截,額頭眉尾有帶血的疤痕,冷風呼呼的灌進衣服裡。她絕望的想結束一切,回頭隻看到,她的媽媽還被打到在地。她說以後一定不要找會喝酒的男朋友。還有一個差不多相同的事情,她說以後都不想結婚了。”
大多數男生就笑一笑,不參加這類讨論。唯一的一次參與回答的男同學,他驕傲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是屬于男生的秘密。
“我爸小學還和我媽吵架,有時候也動手。初高中就沒有了,因為他知道我肯定會幫我媽,他敢動手,我也敢。”
總之,姜琳傾聽過太多不和諧的家庭關系,有的人說不要戀愛,不要找像爸爸一樣的人,她們生活多磨難,但都咬牙堅持過去了。
現實的女同學被困境包圍,現實的男同學幾乎沒有這樣的困境,但是作品熱衷塑造男生勇敢突破這些困境,然後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女性共情。
姜琳原來羞恥過,她迷戀過吹捧的完美人設,也以旁觀者的視角從未在意任何一個出現的女性配角。
現在她有清晰的認知:
如果看到女角色做出直擊心靈的美妙事件,不要懷疑,她本來就是别出心裁;如果她行事荒誕,與道德背對而馳,利己自私,為目的不擇手段。
請相信人性如此,追求不同,不必把她困在女性身份裡,以高道德,高标準期盼她,世人皆如此。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王英婕平時性格行為都挺好的,她哭累了,聽勸了,不知道有沒有想通,最後偷偷和兩個男生都道歉了。
應該是原諒了,還能經常看到大家一起瘋,有說有笑,這些小事在她各種優點面前不值一提。隻要體諒他人,同班同學怎麼會為難人呢。
王英婕沒有再不顧分寸亂開過玩笑,這算是一個有價值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