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姐姐,她過早的體會到了“酒後發瘋”,幾乎完美的捧着他,順着他,勇敢的應對一切。主動教育妹妹自保方法,即使并未采納。
吉妍也覺得很新鮮,在她看來不值一提的“小聰明”居然也能得到很多的誇贊。這讓她罕見的内心滿足,驕傲自豪起來,眼睛都笑的眯成了一道縫。她媽媽也很厲害,最後都是她收拾殘局。
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刻畫過母親的形象。印像深刻的塑造,是某個文學大家寫到,“如此艱苦的生活環境,周圍已經有人受不住自殺了,我恐懼母親會以這樣的方式離開,直到她發現我的擔心,向我鄭重承諾,不會自殺。”
姜琳現在仍然不知道賀敏對後媽的稱呼是什麼樣的,僅僅從過去的碎片間接的拼湊出她的形象。
後媽的評價不好,真的在賀敏口中沒聽過什麼誇贊,但她的形象有現實生活的逼真。賀敏最責怪不滿的時候,每次提起都要落淚。
最早不滿,來自小學四年級冬天,後媽帶賀敏周末買了一件嶄新的羽絨服。萬萬沒想到,賀敏穿到學校的第一天,淺粉色的衣服上被人用黑色中性筆塗了深淺不一的勾勾畫畫。
賀敏直到現在每次想起都是深深的埋怨,不滿,認為一切都是心疼衣服。
後媽因為這件事發了好大的火,獨自一個人找到老師詢問,同學是不是故意的,是不是欺負人。
老師覺得後媽較真,小題大做,賀敏覺得後媽丢臉,最終在堅持下,老師批評了同學,跟賀敏道歉了。其實她心裡更不開心,知道有人背後偷偷嘲笑她。
初高中學業壓力逐漸大了,各種家長會,自習都需要家長參與。
姜琳仔細想想,這六年好像也從未見過其他人身影,倒是後媽,從剛開始抱着不能離人的弟弟,到最後跑着,笑着跟姐姐追逐的跟屁蟲。一直都是她在料理一切。
賀敏念過無數次弟弟沒來時她的好,她的付出,也互相聲嘶力竭的吵過架,都挑難聽的話去罵。
晚自習上,铮铮有詞的她,起初激動的滿臉通紅,“我感覺她真的有精神病,超級認真勸她看醫生,她拒絕了。”
結局卻是眼含熱淚,幸福到不可思議的笑着說:“我都沒想到,初中晚自習被留校,她接我回去,背着我走,她太矮了,我也是,當時覺得真好啊,我爸爸在我記事起都沒有這樣背過我。”
“我永遠會為這一刻心軟當下所有事情。”姜琳沉默不語,其實無關血緣,人性複雜多奇妙。即使血緣深厚,每當怒氣席卷而來,母親會化作一隻猛獸,口不擇言,撕咬一切。
賀敏沒有和生母相處,不知道這些,隻當一切都是因為後媽。
還好,賀敏和弟弟感情不錯,在被溺愛團團包圍的弟弟那裡,她張揚熱烈的立威教育:不能偷偷摸摸拿家人錢财。即使被家中衆人不理解,責怪,她都在認真做一個好姐姐。
“偷偷和你說,班裡學習最好的王璐瑤,按咱們學校水平,她能上一個重點一本吧,走出去才有更多選擇,她之前想走出去,現在想留省内。”
“之前什麼都不想,隻想未來,今年開始想了,父母年紀大了,弟弟還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