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山溫和地朝衆人笑笑,“各位日後便可以好好在此讀書,我有空閑時便會來此同大家交流。齊兄也是三甲出身,以後便每日都在此講學了,各位如果想參與的話便可以去裡面的屋子旁聽。”
齊玉春拱手和施施然行了個禮,臉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他雖然不是大理寺少卿了可這一身的學問卻是實實在在的。
趙瓊投給林清山一個感激的眼神,随後便聽他說道:“我從前在揚州時深受趙老爺恩惠,才能專心于讀書有了今天的成就。侯夫人也是秉持着趙老爺一樣的初衷,希望為更多寒門子弟提供讀書的條件,為我大周培養人才,這份善心可是世間少有啊。”
不少人點點頭,沉聲附和,“是啊是啊,夫人心善而且有遠見,能預想到人才的重要性。”
“多謝夫人。”
“多謝夫人。”
“……”
趙瓊朝他們微微福身。心中一陣暖流拂過,之前外面不少傳言都說她一介商戶女能有什麼責任心,開書舍就是在想方設法在賺大家的錢。林清山這是在幫自己營造一個好名聲。
趙瓊笑道:“今日所有人的茶都由我趙氏請客,大家安心在此讀書,一樓的書可以随便翻閱。”
“多謝夫人!若在下日後中了功名,定不忘趙氏書舍今日之恩!”一個舉子神情激動,行了大禮感謝趙瓊。
“公子多禮。”
趙瓊命人将他扶起,順着擡頭望去,隻見兩道黑色的身影進了門。
正是紀銜玉和紀風又是誰,趙瓊有些驚訝地說道:“你來了。”
紀銜玉點點頭,目光掃向她身後的幾人。環視一圈後,最終落到了林清山的身上,他仔細打量着,仿佛要把此人盯出一個洞來。
林清山絲毫不避諱他的審視目光,直勾勾看着紀銜玉。他身形挺拔,絲毫沒有畏懼之色。
紀銜玉不知為何,一股危機感油然而生,他對着趙瓊點點頭道:“你書舍開業,我身為夫君怎麼能不來看看。”
底下的舉子聽了,不禁想着這侯爺和夫人的關系很好啊。
紀銜玉轉身對着這屋内的其他人道:“若各位今後中了功名,也算是我和夫人的榮幸,是我昌甯侯府的榮幸,在下定會在各方面竭盡全力幫助諸位有才之士,同各位一起造福百姓。”
趙瓊的心中一震,他這是告訴這書舍中的人,若中了功名仕途就會得到昌甯侯府的支持。
要知道當官怕的就是沒有門路。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紛紛去投奔各家士族,尤其數崔府的門客最多,正是因為主家可以提供仕途上的幫助。
舉子們每人的臉上都是笑呵呵的,他們中間有考過沒中的,也有從未下場的,但無疑的是每個人都幻想着金榜題名的那天。突然一人提議道:“不如這樣吧,下次我們若有中了功名的便在書舍重聚,這可是同窗之情啊!”
“我贊成!我若中了功名,定不會忘了在書舍和各位同窗度過的日子。”
一時之間,屋内舉子們的士氣被點燃,言語中充滿決心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蓄勢待發像是要大展身手一般。
趙瓊笑了笑,對林清山說道:“清山哥,不如你題一首詩吧,我懸挂在牆上,日後每一位中了的舉子都可以題一首詩挂在牆上,從此以後都免了茶錢。”
林清山眼神一愣,然後一口答應下來。
書舍門口圍了不少旁觀的狀元作詩的百姓,下人拿了紙筆過來。
林清山稍想片刻便有了靈感,當即落筆,一首小詩随即躍然于紙上,趙瓊叫下人挂在牆上。
林清山作了一首充滿少年志氣的詩,讓人看了不禁心生澎湃。第二日此詩便在京中廣泛流傳,不少百姓稱贊他為京中的第一才子,林清山也因此在京中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舉子們也對趙氏書舍今日之事津津樂道,不過又有幾人能預想到,後來這些人中走出了一大批朝廷的棟梁與新貴,而未來的趙氏書舍也成為了最聞名的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