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族及各郡豪族子弟雲集的太學,就是國朝掌政的三公九卿,受诏來此臨時講學時,也不曾如此高調飛揚。
郭霁出身雍都貴家,也聽過不少豪貴之家的子弟們飛揚跋扈的“事迹”,卻也沒聽說過誰家的子弟敢有這樣的。
單是她知道的幾家裡就有不少跋扈子弟,公孫家的老五、黃家的十一郎、虞太仆的倒黴侄子,以及她那不學無術的從兄郭騰都不曾如此大膽弄險。
就連當初恨不得在京中橫着走的邵家老二,以及深受天子顧惜被養在宮中年少襲爵以纨绔著稱的“韓侯”隻怕也不敢這樣。
郭霁盡管還是懵着,别人卻已經不是第一回見了,早有三三兩兩趕往講堂的青衫、素衣儒生被飛馳的馬車驚起回頭、遙相側目,相與向那華美錦車指指點點。
“那是誰,趕是今日派了什麼豪貴來授課?”
“呸,哪是什麼豪貴?豪貴也沒這麼狂妄的,一個六郡良家子之後罷了。”另一個鄙夷地說。
“六郡良家子——那不就是個邊地武人之後?何以如此輕狂?”
“切,這你就不知道了。還不是征北将軍梁家的老四!”
“呵!怪不得嘛!聽說他老子和他哥年前新平了犯邊的胡部,又賞了爵位,增了封邑。”
“那還不算,他姊姊是宮裡的美人,生了皇子,一家子風頭正健呢。”
“風頭健又如何?還不是乍貴的六郡武人!”
……
顧谯向來是個不愛生事的,此時也忍不住對郭霁道:“征北将軍家雖比不得你們這樣的百年大族,卻也英雄輩出。就是如今,這梁武的父兄也都是一時英傑,怎麼生出這樣的子弟來,竟配得上這樣的豪富——真是雞犬升天。”
郭霁聽衆人言論,早就猜到這人是梁家的老四,如今又見顧谯指名道姓地說出“梁武”二字來,就知道自己果然猜的不錯。
要說這梁家,自然比不得如郭家、公孫家、黃氏、姜氏、邵氏這等百年大族,這幾家要麼是開國功臣,要麼是曾在本朝尚未立國時就為一方霸主而迎降從龍的,要麼是百餘年的功勳卓著,要麼是自前朝其就興旺發達、累世累代積累的人望……世上又有幾家能敢望其項背?
當然除此之外,梁氏也無法與颍川虞氏、晉陽王氏、上黨範氏、平陽宋氏、荊州景氏、河西蔡氏這些在故鄉是名門望族,在朝廷中也是好幾代都位列公卿相比拟,這樣的家族,若論在世人心中的聲望,比有功的郭氏、邵氏也還不遑多讓。
這些可都是世家豪門。
梁氏這樣的家族甚至連西河柳氏、川蜀的涪陵孫氏、江陽胡氏這些次等的地方高門都比不上。
倒是和隴右的蕭氏一樣,出身寒族,卻因風雲際會而忽然崛起,興起也不過二三代人,卻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就适才那跋扈少年背後的梁氏一族來說,自這梁武的祖籍本是六郡之一的西河郡。其高祖時,遷入雲中郡。經父子三代人經營,到其祖父起于晉北雲中之時,雖身處邊境,卻已是當地豪強。
因本朝建立後,罷黜郡兵,隻在邊境設置兵營。除自開國時就設立的北地、安定、西河、隴西、漢陽、上郡等六郡外、後又增設軍事重鎮如雍都營、晉陽營等。
雲中雖是與強大的草原胡虜北狄接壤之處,起初卻并無單獨兵營,屬晉陽營軍事轄區,唯有少量守軍。然随着北狄的日益壯大,漸漸成為草原第一強虜,雲中常被侵擾,梁氏因在鄉裡家大業大,能夠以一家之力聚合鄉人、郡人,招兵買馬抵禦北狄進犯,至他父親梁信時,已經組織起一支百戰百勝的萬餘人隊伍,正式接受朝廷番号,此後與晉陽營互為表裡,多次擊退狄人于雲中、雁門等地的劫掠。
後來勢力日盛,作為梁氏大宗的梁信一支便被天子召入朝中,受命為征北将軍,受封侯之賞。
梁信不但自身能力超邁,其子弟也多是英才,他的幾個兄弟也都承擔重任。尤其是次子梁略已有戰功之賞,被封羽林騎左監,行殿上值宿、守衛天子之責。另有一女曾是頗富文才的女才子,後來竟入宮為太後女官,誰知不意竟蒙受寵愛,生下天子的幼子,獲封美人稱号。
不必說梁信這支,就是尚留在雲中和祖籍西河的另外幾房,兄弟父子多是精明強幹的。無論是在郡中的财力、能力還是被天子的重用,都到了令高門貴族們不得不刮目相看的地步了。
即便如此,出身六郡、起家于雲中的梁家也被京中大族百般看不上,别說京中和地方的豪門大族們瞧不上他,就是如顧谯這種出身士大夫卻家族人丁不旺的清貴子弟也常對他不以為然。
因為時人重門第及名譽,清貴士大夫固然因為家族中人丁冷落,勢力薄弱。但卻能得包括世家望族在内的世人尊崇。
一般士大夫之家,雖然人丁單薄,在鄉裡并不廣占土地、資财。然家中亦屢出士大夫,名位雖不及公卿,也可算是清貴士大夫。如顧谯适才提到他父親也就是個一千石的縣令,就可算士大夫之家了。
與之相反的是,勢力比之貴家世族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地方豪強們,卻又并無顯赫聲名,再受重用,也還算在寒門裡。
當然這寒門并非家中清寒貧苦之家,所謂寒門是與高門相比而言的。有些家族,祖輩并無京官,頂多在地方擔任個功曹,在朝中影響力極弱,然在故鄉卻算得是大族。他們中的一些,财力并不輸于高門豪族,隻是聲望不如,在朝無人罷了。比如梁氏一族,若非因為狄胡猖獗,他們組織鄉裡抵死守土、屢立軍功的話,是很難跻身朝廷的。
這些家族,因近些年來常有征戰,而漸漸被朝廷所用。梁氏、蕭氏皆是如此。
高門豪族能夠對清貴士大夫家禮待有加,卻獨獨瞧不上寒門出身的,其中又最瞧不上寒門出身的武人。
這裡面一則是因為清貴士大夫雖然勢力弱,卻也是世代讀聖賢書的詩禮之家,與豪賢們聲口一緻。二則也是因他們并無能力與豪族對抗,卻可為豪門所用。
而寒族則不然,不但多半起自武功,在鄉裡勢力強大,又立有軍功,在重鎮廣有勢力,若讓他們進了朝堂,不過兩三代,就得比肩豪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