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北城昆曲劇團的行動能力還是非常迅速的。
從楚君挂電話開始算,僅僅十分鐘,北城昆曲劇團的官方微博就已經發出了未來一個月的演出,尤其是卡司為楚君的那些場次,還被特别标注了出來。
齊小曉也毫不含糊,以自己最快的速度注冊了一個用着自己真實姓名的大号,迅速轉發并猛猛打了幾百字的小作文用來支持楚君以及譴責造謠之人。
讓人驚喜的是,劇團的同事們也都紛紛轉發了這條官微,言辭中滿是對自己的維護。
“楚楚對戲曲的熱愛不必任何一個人少,我相信,我們會一直走下去的。”
“楚君姐是我的偶像,歡迎大家來看我們的演出。”
“清者自清,相信你。”
……
上到自己的老師陳穎,下到剛剛進團的弟弟妹妹們都選擇了出聲支持。
楚君真覺得,再也沒有比北城昆曲劇團裡的這群人更好的同事了。
微博上争論的風向迅速發生了轉變。
盡管有人在評論區不斷地艾特,最初造謠的人卻始終沒有再出聲,像是隐身了一樣,消失在了浩瀚的網絡中。
這場鬧劇似乎到此就要結束了。
令人意外的是,沈時也轉發了北城昆曲劇團的微博,并附上了排練室三個人排練的畫面。
對比何青青和楚君穿的衣服,可以确認,這與先前那張照片是同一天。
大家也都不是瞎的,都理清了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自己是被别人帶節奏了。
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在知道自己被欺騙了之後,廣大網民們極需一個人來承擔所有的過錯。
于是他們想出了許多原因。
是楚君的同事見不得楚君好?是何青青的團隊故意轉移的視線用來分散何青青離職事件的熱度?是讨厭楚君的人設計的圈套?
千錯萬錯都是别人的錯,隻字不找自己的原因。
但,至于網上後續的發展到底是怎樣的,楚君已經不再關注了。
楚君剛打算把手機放下,就見屏幕上閃過了一條消息。
楚君點了進去。
“小曉,沈時問我們明天有沒有空,想請我們吃飯。”
“那麼突然?”
齊小曉整個人都從床上坐起來了。
她想了想,自己還真沒什麼事。
“我都行,反正明天周日也不着急回團裡。”
“那我就答應他了?”
楚君朝着齊小曉晃了晃自己手中的手機。
“行。我就一吃瓜的,讓我近距離吃到瓜就行。”
“齊小曉!别鬧。”
“好好,我不說了。你倆就是普通朋友。”
楚君沒再搭腔。
但齊小曉真覺得自己想得應該沒錯,能發出有利于楚君的錄像視頻,說明他這個人值得相處,即使是作為朋友也會盡力去幫助别人。
能想到請楚君去吃飯,就說明她們兩個人的關系還不錯。至于自己,齊小曉也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是沾了楚君的光。
雖然她們兩個到底能不能有所發展這件事還有待确定,但至少目前來看形式一片大好。昨天在比賽現場遇見沈時的時候,齊小曉就注意到了沈時看楚君的眼神不同尋常。
這件事她沒有和楚君說,但她自己心裡卻已經是有了幾分把握。
沈時選的飯店離楚君她們住的酒店十分近。
等楚君與齊小曉到時,沈時也已經在包廂中着了。
“昨天的事還沒感謝你。麻煩你了。”
楚君嘴上這麼說着,心裡也在盤算着該怎麼感謝沈時。這件事雖說對沈時來說并不費多大的力氣,但願意主動幫自己,這份心意實在是珍貴。
“地方是我找的,讓你平白被拍到遭了誤會,也是我的問題。”
最開始的幾句寒暄打破了三個人一起吃飯的尴尬。
沈時也是真的将地主之誼盡的明明白白的。
點的都是些京城著名的菜,而且還格外的合楚君的胃口,顯然是費了心思的。
隻要沈時想,似乎從來都不會出現冷場的局面。
從《玉簪記》聊到《牡丹亭》,從昆曲聊到生活,每個話題,沈時都能聊上幾句,從來不會讓别人的話頭掉在地上。
即使不說話時,認真聽着。也能給人一種被聆聽的感覺。
坐在一旁的齊小曉看着和沈時聊得火熱的楚君,突然發覺,原來i人也可以在有些人面前e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