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葉杏子一邊說,指尖一邊嬉鬧般觸碰着琴鍵,本是習以為常的冰涼,卻又伴随着點點音響,融入了心裡,渾身都為之觸動。
音樂,就是那樣不講道理的東西啊,它讓人沮喪,卻也給予人希望。
帶來迷茫,卻也在某個瞬間,以那樣溫柔的方式,陪伴在身邊。
隻要彈奏起來,總能感受到的。
年輕的女孩雙眼微彎。
能夠踏上音樂的道路,窺見路上美麗的風景,真是太好了。
旁人的心境變化,沈沫并不知曉,而她最直觀的感覺就是,鋼琴的聲音變輕了,也能說是變柔了,雖然還是同樣的觸鍵,單純就是一個音,一個音地演示下去。
聽起來僅僅是弦槌擊弦的回響,展現出由強到弱,由弱到強的音域變化,分明是不成曲調的單音。
但是,感覺不一樣了。
沈沫若有所思,鋼琴是沒有感情的,但不同的演奏者,用同樣的琴譜,演奏同樣的曲目,給人的感覺卻是不同。
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
沈沫看着渾身放松、輕盈觸鍵,臉上帶着笑意的老師,隐約得出了結論。
是控制。
沈沫豁然開朗,要說之前,她對“如何讓鋼琴演奏聽起來充滿感情”這件事,還停留在觸鍵輕重,以及銜接快慢上……她告訴天宮靜的方法,也是基于這點。
比如輕快,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輕而快,沉重同樣如此,而介于兩者之間更細膩的感情表達,需要銜接和變化來完成,和音域也有很大關系。
而現在,她對于這點,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歸根結底,音樂的呈現,依靠的是人與樂器的配合,忽略樂器的音色帶來的差距,僅僅從演奏者自身出發的話。
觸鍵輕重是底色,停留長短是渲染,而每節的銜接,則是将素材串聯起來。
毫無意外,本質上都是人對肢體的控制。
任何不夠穩定、不夠準确的彈奏,都會破壞整體的流暢性。
所以,演奏也是力氣活啊。
沈沫搖了搖頭,想起了小小年紀,就封心鎖愛的天才兒童。
任何技能的學習,都要先建立感性認知,再建立理性認知,熟練掌握了以後,才會産生新的感性認知,形成自己的理性認知。
而在這個階段之後,絕大多數的人,就會很難接受與自己認知相駁的理論知識,又慢慢淡忘了一開始的感性認知。
所謂螺旋上升,大概就是這樣吧。
作為普通人,沈沫無從得知天才眼裡的世界是怎麼樣的。
但以她淺薄的理解來看,估計是跳過了最初的感性認知,或者在這個階段停留得很短,就直接到了之後的理性認知。
沈沫暗暗琢磨。
天宮靜的情況好像又更複雜一些。
大概因為太天才了,學什麼都很簡單迅速,優渥的家境,又為他提供了數不盡的資源,供他随意汲取。
所以,他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沒有疑惑,沒有挫折,沒有岔路,目光所及,唯有至高的殿堂,純粹而孤獨。
這也說不準是好還是不好,提高了眼界的同時,感性認知卻沒有跟上,而等到需要祂們的時候,卻不知從何尋找。
所以,天宮靜才本能地想要跳出這個桎梏,找上了看起來明顯和他不是一個世界的沈沫吧。
天才絕大多數都是自我的,天宮靜好像恰好是謙遜的類型。
但是……
想起對方認真傾聽的樣子,沈沫心情微妙。
……全盤照收,是不是太好騙了點。
走神不是什麼好習慣,哪怕在現實中不過一瞬。
沈沫甩了甩頭,拍了拍因為超長學習而有點失靈的腦子。
幾乎是在溫柔大姐姐介紹完鋼琴的88個鍵位之後。
“接下來,我們彈首完整的曲子,聽一下音色,大家有什麼想聽的嗎?”
千葉杏子抛出問題,尋求互動。
本以為會是七嘴八舌,一通熱鬧又混亂的場景,現實卻是孩子們面面相觑,像是被這簡單的問題難住了。
對此,千葉杏子也有所準備,就在她準備自由發揮的時候。
“我我我!”一個可愛的女孩子積極踴躍地舉起手,蹦蹦跳跳,像是生怕千葉杏子看不到她似的。
千葉杏子忍不住笑。
“那就由這位小朋友來說吧。”
在千葉杏子鼓勵的眼神中……
“請彈奏肖邦的《離别曲》。”女孩鞠躬,“拜托了,這是我一生的請求!”
小小的人兒擡起頭來,看向她的眼裡滿是殷切的渴望。
那是,看經驗的眼神!
千葉杏子笑容凝固,“……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