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紅樓]黛玉弟弟愛種田 > 第61章 童子試

第61章 童子試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本朝為鼓勵衆人讀書,在常規科舉考試外又設立了童子試,凡十歲以下的童子能通經作詩賦者可應試。

該考試與科舉考試中的童試在名字上十分相似,但是在本質上有較大差别,可以看錯是科舉考試的一個特殊類别,每三年舉辦一次,通常在舉辦鄉試的前一年舉辦,參加的人也需通過三次考試,分别是各省舉辦的鄉試、全國舉辦的會試以及由皇帝親自監考的殿試。報名的人需要在參加第一次鄉試時,年齡不超過十周歲。

而科舉考試中的童試則不同,他隻是常規科舉考試中的一個環節,學子在通過童試後,被稱為童生,才有資格參加後面的院試,對于報名參加該考試的人的年齡并沒有要求,在參加完童試後,進入每年一次院試,每三年舉辦一次的鄉試,以及最終的會試和殿試。

因此,童子試算得上另外一類科舉,不過因為其限定年齡,通過考試的人隻是不到十歲的孩子,雖然授官,但都是閑職,本質上是一種政治作秀,因此每輪考試篩選出來的人數也十分有限。

正式的科舉考試全國會産生兩百到四百名不等的貢士,其中産生三名三甲、約五十名二甲,剩餘人為三甲,天子都會根據其等級和表現進行授官;若沒有通過會試,僅通過鄉試,就可稱為舉人,有資格授官,雖在官場起點不如進士,通常從低等官員做起,但也已經高人一等;若沒有通過鄉試,僅成為秀才,也有免除賦稅、徭役等特權。

而童子試則不同,雖隻設立了三個等級,通過鄉試的也可成為秀才,但通過人數僅取全省的前二十名;通過會試可以成為舉人的,也隻取全國的前十名,而最終通過殿試的,成為進士的,隻有前三。

過往的曆史中,真正授官的隻有前三。

但是通過童子試的舉人們,可以免費進入國子監進一步讀書,且在國子監的讀書期間,可以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且可越過各省的鄉試,直接參加全國的會試。

這對于讀書之風盛行的江南、江西地區,可謂另外一個突出重圍的好辦法,因此各家讀書人對于童子試的參與度也十分高。

參加童子試,需要先在各府縣報名,由當地主官對于考生的年齡和道德進行考評,确認年齡小于十歲,且道德無瑕疵後,一起報送省府,由省府統一組織考試。

考慮到考生們的年齡,考試的時間僅一日,包括貼經、雜文和策問。

貼經由考官從經典中選擇若幹句,空出其中的某句,需要由考生将缺的地方給補上,是童子試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雜文則考寫作,要求考生根據要求,寫一些論、表、試、賦之類的文章;

最後是最難的環節——策問,要求考生根據給出的論題,寫出自己的觀點,包括法律、時政等,這個環節對于不到十歲的孩子,具備較大挑戰——

但對于黛玉而言,反而是優勢。

作為女子,要參加正式的科舉,在貼經和雜文上,黛玉自信不會差于其他男子,但是策問需要對社會的理解,而女子長期被囿于後宅,參與外部社會活動的機會有限,随着年齡的增長,這樣的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十歲的年齡限制,黛玉與其他的男考生的差距,就會小很多了。

黛玉已通過縣府的資格審核,跟王重碧一起,站在江蘇省的省府童子試現場。

雖然本省僅會選出二十名秀才,有資格參加後續的會試,但是有志于科考的年輕學子,基本上都會參加這樣的考試,因此現場人頭攢動,由因參加考試的都是十歲以下的孩子,各學子的父母都緊張的跟在一邊,到處都是人聲鼎沸。

省府按照号碼的區段,挨個叫考生進考場,黛玉和王重碧的考号居中,因此兩人都安心的坐在馬車裡等,林家的下人在前面等着叫号,再來叫别人,紫鵑一遍遍的檢查着考生籃裡準備的物品。

不久,叫到了黛玉的考生段,黛玉穿着一身白衣,挽着簡單的發髻,提着考籃排進了隊伍裡,周圍的考生和家長們見到這般氣質卓越的女童,不由得的都多看幾眼,但都以為是送考的親友。

直到黛玉走到檢查的入口,“第二百一十二号考生,林綿。”

“這位姑娘,請考生親自過來,這裡已是考場的入口,送考的親友請在此留步。”考場入口的搜檢官看到面前的小姑娘,語氣放緩了道。

“小女便是考生,第二百一十二号,林綿。”黛玉重複道,點了一下監考官面前放着的考生名單,上面正寫着林綿兩個字。

“這…怎麼是個姑娘啊…”搜檢官疑慮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