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兒臣遵命。”
十皇子和十二皇子紛紛逃也似地跑到一邊面對牆壁站直,随後又憤憤不平的對視一眼,眸中均現火光,而後者想到天幕說的那句一舉三得,不由懊惱,他怎麼就沒想到呢?
皇帝坐回位置,擡眼繼續看向天幕。
【有人可能已經意識到了,孝宗排行第三,那他前面是不是還有兩個哥哥?确實是有,而且質量相比起這些兒子來還挺不錯,隻不過那時殷钊天下也才打了一半,兩軍對陣,敵人輸了之後為了報複他就率領殘餘的軍隊偷家,于是兒子數量-2。
雖然他兒子挺多吧,但很多其實都是後來生的,出了這件事後殷钊也挺傷心,于是後面就把兒子們護的都跟小雞子一樣,平定天下後的那些年又忙于政務,沒空管孩子,等到回過神就已經成定局了。
理所當然的,家禽的圈養方式必然養不出雄鷹,哪怕皇子們并不缺乏名師教導,但光讀死書不接觸民間疾苦顯然是沒用的。】
那句兒子數量-2聽的皇帝的面皮不自覺的抽動了幾下,到了最後卻已經徹底冷靜了下來,因為太過失望,反而已經不在意了,總是生氣也沒什麼用,畢竟大局已定,況且接下來還有那個重量級的厲帝沒說呢,隻希望早日知道那個推翻厲帝的宣太宗是誰,也好讓他早些培養一二。
天幕下的有些人就很為皇帝抱屈:“陛下日理萬機,哪有那麼多時間親自關注這等小事,有問題的分明是那些負責教導皇子的老師。”
“此言差矣,天幕的意思分明是陛下應該早做決斷,立下太子帶在身邊教導,帝王心術又豈是一般人能夠懂得的?師長沒辦法教很正常。”
“……”
【當然,皇帝畢竟生了這麼多兒子,雖說菜雞占了絕大多數,裡面其實還是有那麼兩個成才的,最起碼絕對說不上菜雞,隻可惜水平還是一般般,終究沒有厲害到讓皇帝下定決心違背原本的繼承制,廢長立賢的程度,于是左右權衡,最終還是選擇了孝宗即位。】
聽到天幕的改口,皇子們不少松了口氣,一般般也好,總比全都是被說菜雞要好。
也就是在這時,天幕再次開口。
【不過關于成材率這方面,廣泛傳播的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哦?什麼說法?
天幕下的衆人紛紛豎起耳朵,就連皇帝自己也在好奇,畢竟他明明都聘請名師教導自己的這些兒子了,哪怕就像天幕說的,他把兒子護的太嚴,導緻失去了曆練才變得平庸,但這個理由其實顯得也有些牽強,令他隐隐不太服氣。
畢竟智商(天幕用詞)這種東西總歸不是出不出門曆練就能提高的,君不見前朝的一些皇帝少時不也隻是在宮中讀書嗎?人家也沒蠢成這樣。
由此可見,能創下一番偉業的人從來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别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哪怕這是神乎其神的天幕,皇帝内心也仍舊有所保留,隻會在求證過後才能相信。
【現在的大家基本都知道,近親結婚極大概率會導緻難以生育、容易流産以及生出智障或者畸形兒,然而古代近親結婚的概念就隻是同姓不婚,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會和舅舅這方結親,但不會和叔叔伯伯這邊結親。
現代人看着就很荒謬哈,一個是你母親的兄弟姐妹,一個是你父親的兄弟姐妹,邏輯上這不都一樣嗎?然而古代人說NO!NO!NO!這怎麼能一樣呢?
于是問題就這麼來了。】
天幕下,一部分人露出驚訝的表情。
“所以親屬之間相互結親會生出傻子來?”
少數的一些原本就出身大家族的人倒是不太驚訝,畢竟概率擺在那裡,醫學也發展了這麼多年了,一點發現不了才是奇怪。不過對于這種家族來說,很多時候娶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聯姻,生孩子又不一定非得和正妻生,也不是每一胎都一定是畸形兒,于是這個問題就被他們自行忽略了。
至于普通百姓,除了親上加親這個觀念以外,很多貧苦人家最初也是因為貧窮才會進行換親,親戚兩家自産自銷,有些哪怕知道也很難改變。
而皇帝則是坐在龍椅上沉默的長歎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