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是單純的一階功法,而有些其全本并不是一階的功法,是更高階的功法,隻是把這些高階功法的一階部分放在了這裡。
至于更高階的部分,則要等修為提高了再去藏經閣的其他層兌換了。
瑾甯一枚枚玉簡逐漸看去,先看了拳法、掌法、腿法等注重以身對敵的武技。
她看到了很多像伏虎拳、獅形拳、鷹爪拳等之類的近身武技,遺憾地發現這些武技都是以剛猛為主的功法,都不适合她。她左右比較,細細思索,看了很多,總覺得都不是很合心意。
木屬性本不是擅長攻擊的屬性,相反,倒是适合給别人帶來生機和治療。适合木屬性的武技寥寥可數,威力也有限,有些還不如她的木系法術威力大,她又怎麼能看得上眼呢?
瑾甯又放下一枚玉簡,心裡忖道,她可能方向找錯了:既然木屬性缺乏注重以身對敵的武技,那麼,她可以找一部注重借法器之威對敵的武技。
她之前對敵時使用金剛藤、常春藤對敵時,催生的法術、纏繞的法術固然是木系法術,但是與敵過招時的動作未嘗不是一種武技招數。
隻是她先前沒有系統地練過武技,所使的一些動作也隻是憑本能和眼力自由發揮的,很是不成系統。若是找一部鞭法類武技來系統地練習一下,想必對敵的動作能更有效果些。
就比如前世聽說過的《打狗棒法》,自己憑本能、感覺揮棒也是一種不成體系的棒法,但是和人家那專門在對戰中磨煉總結出來的成系統、有威力的專門的棒法類武技那肯定是沒法比的。
想明白這一點,她來到使用武器的武技功法那一塊區域,開始又一部部功法看起來。
隻是,要選擇一門鞭法嗎?
她之前使用金剛藤之類的手段有點類似于使用鞭子,這也是由藤類植物的性質決定的。若是她對戰時使用的靈植不是藤類植物,而是如樹木枝幹那種修長筆直類的,那自然就不能用使用鞭子的方法使用了。
若是類棍,那就得使用棍法。若是類槍,那就得使用槍法。若是類劍,那就得使用劍法了……
所以,其實她使用的靈植并不是固定的,之前多使用藤類,隻是藤類目前比較好用而已。若是遇到更合适的,未嘗不可以更換。
而且,若是使用鞭法對敵,平時練習也就罷了,戰鬥中為節省靈力,自然還是直接使用現成的鞭類法器比自己催生靈藤做鞭子所消耗的靈力更少。
而且,催生的靈植,相當于沒經過淬煉的原材料,自然比不上以原材料為基礎加以煉器手法打造出來的法器堅硬。
她自己将金剛藤當鞭子使用,若是遇到一個使用金剛藤做材料加上其他材料一起練出來的法器成鞭,她這純天然的武器哪裡能比得過人家經過煉器師千錘百煉的?
更别說,要是人家的鞭子是用比金剛藤更堅固的其他材料打造的呢?
當然,使用法器需要與自身磨合,而且法器是死物,是沒法變化的,自己催生的靈植,那就不需要磨合,能夠做到如指臂使,必要的時候還能再使形狀變化一下。這倒是比起法器長鞭好的地方了。
不過,除非找到别人的法器比不了的、強度極強的靈藤做鞭子,否則自己催生靈藤當鞭使,更多的隻有更靈活、更有利于變化的優勢,強度等方面的優勢是沒有的。
而且,靈藤隻有木屬性,其他法器鞭子,可以有各種屬性,從屬性上,又是自己催生的靈藤沒法比的。
至于自己如果催生的不是靈藤,而是其他的靈植,基本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身為法修來說,自己催生的靈植,其實比起作為一種與某種武技搭配的武器使用,更多的其實更适合把它作為一種法術使用。
這些靈植本來就是木系法術的一部分,或者說,是木系法術施術的一種媒介,本質上是法修所使用的法術,而不是那些體修、劍修等所使用的武技。
而她現在正是覺得身為法修,尤其是身為木系法修,攻擊手段有所不足,所以要找門武技來修。某種程度上講,這其實也是法武雙修了。
當然,她還是個法修士,還是以法修為主,修煉個武技隻是為了增加一下對敵手段,在這方面,和人家專門的體修、劍修等以武修為主的修士,肯定是沒法比。
正如同,那些體修、劍修等其實也會使用法修的法術一樣,修士在某種程度上其實都是法武雙修的,隻是不同修煉方向的修士所側重的不同罷了。論起單純的法術修煉,那些武修自然是也不能和他們法修比。
所以,也許,她不應該執着于找和自己所催生的靈植相對應的武技,而應該真正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使用什麼樣的武器、适合使用什麼樣的武器。
鞭子,自然也是行的。女修士使用鞭子的挺多,比如主峰的江玉蓉師姐,她腰間不就别一條長鞭嗎?
也有使用靈綢的,比如若水峰的林峰主,聽師尊說,就是使用靈綢作為武器的。除此之外,還有用針的、用劍的,甚至用刀的也有。
那她呢?她該使用什麼樣的武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