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八行李收拾妥當随時可以出發,這幾天的雪已經有了變大趨勢,沈諾希離開前邀約劉雅楠出來吃飯,飯桌上把劉博雅送給她的物品都給了劉雅楠,托她轉交還給劉博雅。
東西都是花費心思收集來的,放在她手裡白白浪費還占了劉博雅的人情,劉雅楠推拒幾次說不過沈諾希隻好歎了口氣收下,自家哥哥這份心意看來是送不出去了,好在沈姐姐很果斷也善待了哥哥的心意沒有白白浪費。
來的時候一輛馬車輕裝簡行,回去的時候三輛馬車塞滿外婆還嫌不夠多,說要把給沈諾希準備的嫁妝也帶上,被沈諾希拒絕說還有機會等遇上心儀郎君再來讨要。
她好不容易和娘親繞開婚嫁這一話題,帶上外婆給的嫁妝回去這不是明晃晃提醒爹娘自己該嫁人了。
踩着十月的尾巴趕車上路,沈諾希原本想着如果回去早說不定周佑安還在宿遷可以過去和他見上一面,現在這馬車上跟着的都是王府家仆,就算路過宿遷也不敢貿然舉動。
四天後途徑宿遷趕上宿遷下雪,馬車停在宿遷城中客棧内等雪小一些或者停止後再上路,進城時城門處已經沒有廠衛把守,沈諾希借口要去城中逛街帶着瓊華她倆出了門。
宿遷的街道和她走時完全變了模樣,街道整潔窗明幾淨路上行人也多了起來說話帶着各地不同的口音,沈諾希七拐八繞到了知州府周圍,她現在一身女裝打扮又塗着胭脂還是不要露面為好以免惹人懷疑。
在附近主路的茶樓中坐了兩個時辰也并未看到身着西廠服飾的人,周佑安估計已經回京,出來半年他也是時候該回京上報公務更何況處理的樁樁件件都不是小事。
茶樓中的客人大多是閑着兩三好友聚會聊天,沈諾希坐在一旁這聽一耳朵那聽一耳朵,百姓都在稱贊太子功德無量不僅幫宿遷渡過難關還替他們減免了今年秋糧征收,是個不可多得的善人。
之前在保安州也是這樣,明明是周佑安處理的羽神社①可是百姓口中并未聽人提及,地方志中也沒寫到,當時沈諾希以為是自己待的時間短這件事波及範圍又沒那麼大導緻的。
可是今天一聽突然發現其中巧合,周佑安可能是有意不留下痕迹,古代人們最在乎名聲為了各自聲譽可以做出各種事情,要說羽神社是為和申同知做什麼交換,那這赈災的功名可是無人代替。
現在隻聽聞百姓誇獎景岱不曾提及周佑安,就算宦官被衆人唾棄也不至于轉頭就忘救命之恩,大多數人都是隻在乎自身利益隻要有利于他們就是好官值得被傳頌。
随着離京城越來越近沈諾希逐漸生出焦慮,她知道回京後即将迎來朝代更疊,将要目睹明朝一代明君到底是如何登基坐上皇位掌管萬萬人的生命。
她有些抗拒想象景岱登基時的模樣,一旦成為帝王她和景岱之間的相處就再也回不到從前,兩人之間思想會隔了幾百年之久,她不确定自己對景岱是否還有影響,也不确定自己一隻蚍蜉可以撼動曆史走向,周佑安的命運也将走進岔路口,是死是活無人知曉。
後世有學者為寫周佑安人物傳記專門收集過相關資料,野史地方志衆說紛纭,唯有一點明确正史中景岱登基後不久就再不見周佑安相關記錄。
沈諾希長長歎了口氣,在杭城的日子好像度假現在離開桃花源現實撲面而來,好像被困在群山之間手中還沒指南針,出去的路隻能靠自己摸索,幸好沒給劉博雅念想,不然自己這拎着腦袋過日不僅叫人擔心還增加了一份未知。
“小姐可是累了。”瓊華聽見她歎氣關心道,從離開杭城小姐就有種說不上來的憂愁好像做什麼都不怎麼開心,來時路上空中一朵好看的白雲都能讓小姐誇贊許久。
“心累,焦慮,甚至有點不想回京城,想繼續去别的地方遊玩兩耳不聞窗外事。”沈諾希扭頭看向窗外人來人往在雪中漫步,街角還有孩童在打雪仗嬉鬧。
“那,讓那些家仆把馬車趕回去咱們去别的地方玩,隻要能趕回去過年老爺夫人應該不會說什麼。”瓊瑩提議接着出去遊玩,現在離過年還有些時日夠他們去别的地方小住。
“現在不回去,到時候一回去還沒來得及喘氣事情就接踵而來更讓人崩潰,還是早點回去給自己個緩沖期更好一些。”大道理都懂,沈諾希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可是事到跟前難免想退縮,抱有僥幸心理說不定再緩緩就不會遇上呢。
不回京也隻是逃避面對,曆史的進程不會因為她而停止,朱正桦同意減免稅收不知是景岱磨了多久才換來的,周佑安也已經回去,京中如同一個火藥桶被各路人的欲望塞滿隻等一點火星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