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景岱是會讓人相信他有能力處理好國事,也有能力做一步想三步帶着百姓過上更富裕的生活。
出宮後沈諾希在家吃了午飯,就迫不及待的讓瓊瑩去打聽周佑安的下落,等待的時間被無限拉長,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說是度秒如年毫不為過。
幸好瓊瑩帶來了好消息,周佑安被派去甘州做了參贊軍務,雖然知道他大概率會沒事但是這個消息倒是讓沈諾希有些意外。
參贊軍務一般是由當地駐守武将的心腹擔任,突然從京中派去一個總透露着些許詭異。
不過這條路她提前有所準備,現任當地巡撫早年曾在京中任職,甘肅的巡撫任期長短不一,有的能待上小十年有的不到一年就又調去别處。
邊疆戰事繁多常有外族騷擾,加之軍中也常有兵變,如何處理好軍隊、當地百姓和外族間的關系并不是一件易事。
當初沈諾希設想到這種可能後,逢年過節都會給當地巡撫送一些禮物書信,說不上熟絡也算勉強留個印象能說上兩句。
甘肅是馬匹交易的主要場所,京中大部分有優良血統的寶馬都是從那裡帶回來的,錦衣衛培養的馬匹也有那邊的血統。
軍中的馬匹更是不用多說大多來自那裡,周佑安除了被調官手中管理的倉庫也被收了回去。
至此這件案子塵埃落定,劉宏輝被調回京中軍權由下面副将接手,尋的由頭是他已經年邁該是安度晚年的時候。
二皇子朱景文被封王,劃的封地裡京城十萬八千裡,等朱正桦下葬後他就會和淑妃一起離宮,今後除非過年獻禮其餘時間非召不得離開封地。
周佑安殺劉志一事被一筆帶過,并未提及他與二殿下的關系,自然朱景文背後做的事情也被瞞了下來。
參贊軍務和西廠提督是平級,隻是和京官比起來地方官員已算貶官,更别提還是參贊軍務這種在他人手中謀生的職位,提督之位由楊興接手,是沈諾希之前沒見過的人。
在她出宮之前潤涵和陸籬樂已經跟着周佑安的車隊離開,還給她留了書信,讓她放心有他們幫襯周佑安不會有什麼事情。
景岱處理周佑安的态度也影響旁人對此事的看法,大家默許周佑安帶着近衛離京,有他這事做标杆當初支持景岱的朝臣也都松了口氣。
甘州不比京城常有外族騷擾,周佑安剛從诏獄出來身上難免有傷,長途跋涉去千裡之外的地方如果沒人幫襯也是難熬。
在替周佑安打通其中關系時沈諾希才發現自己先入為主的固有思想在這裡是行不通的,不能用現代人對疆土的印象照搬。
古代人對疆域的理解和現代人的認知有很大區别,這裡強調的是文化認同,并不會設立明确的界碑來劃定國土界限。
各個王朝的國境線是動态的存在,當朝代兵強馬壯國富民強時,就會開疆拓土通過武力或者和平外交的手段将自己勢力範圍向外擴展。
當王朝羸弱時,又會采取保守的防禦性政策,以保證統治核心區域的政權穩固。
在開國皇帝眼中王朝與異族的關系應為:自古帝王臨禦天下,中國居内以禦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
就是因為他天下一統思想影響了後代許多帝王的思維,輪到景岱這兒甚至标明一些周邊羸弱國家,要求隻要他們進貢就得回已厚禮賞賜。
景岱的诏書是九月中旬下的現在已經過去二十多天按照速度周佑安應該已經到了甘州。
有了周佑安的消息沈諾希放下心,開始和母親軟磨硬泡說要接着出去到處逛逛的想法。
本來王雲儀是不同意的,她一個官家小姐不好好在家中待着一個人跑那麼遠實在危險,但轉念一想先帝還未下葬沈府也正站在風口浪尖上。
有無數人虎視眈眈的盯着諾希想要與她結為親家和皇帝攀上親戚,此時留她在京中也要處處小心,免得旁人用什麼下三濫的手段。
思及此處和人生重大事件相比,放諾希出京反倒更有利,她的功夫足以護自己周全,諾希也不是莽撞會惹是生非的人,所以半推半就允了她的請求。
有了母親的同意沈諾希沒急着離京,打算先去各位師父家中問候一下,經此變故朝中自是動蕩不安,她剛從宮中回來再去探望師父們也是向外人傳達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