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說過,有些東西我了解不深,想讓公子來和他細說,可他拒絕了。”當時瓊華沒覺得有何不可,現在回想才發覺李彥書一直在回避與他人交談。
“或許他隻喜歡看書,不喜歡與旁人交涉。”世間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性格,這點陸籬樂在過往經曆中深有體會。
“他和旁人關系如何?會不會是受人排擠所以不敢開口。”
沈諾希一直不敢自稱老師也不讓他們以學生自居,但隻要還在她院中,就絕不會允許欺壓同窗一事發生。
“他們不是一個百戶所,之前應該也不曾相識,我看甘霖和祝青也挺積極的。”
“會不會是他覺得自己問題太過簡單,不好意思開口麻煩别人。”
“也可能他喜歡一些冷門的東西。”
……
衆人七嘴八舌讨論着自己的看法,周佑安坐在一旁泡茶聽他們讨論。篩選出這些人後他曾讓人搜集他們的信息,戶籍、經曆、入伍時間都不盡相同,應談不上抱團排擠同窗。
“公子若是擔憂,可以明日中午他們用飯時留下李彥書,問他到底是何緣故。”
這些兵卒本就不是同窗同時開蒙,學的東西也不盡相同,學識水平有高有低實屬正常現象。
“也是,還是我親自問問才能放心。”沈諾希接受周佑安的提議,他們在這兒讨論再多都不是李彥書真實所想,不如坦率一些問他到底是何原因。
若隻是性格使然或是自身原因沈諾希也好放心,放任他随意覽閱書籍不再疑神疑鬼。
轉天從早上起床天色就有些陰沉,倒座房隻有一面開窗采光不好,沈諾希早早就安排仆從把屋中燈盞多點一些,昏暗的燈光下看書傷眼睛。
兵卒如期而至,他們剛到屋中還沒坐一炷香的時間窗外就下起小雨,瓊華抽空出房間囑咐家仆去采買一些雨具以防不時之需。
中午休息是在隔壁屋子,沈諾希多騰出來兩間一間用于吃飯一間用于休息,他們一來就是一天總不能一直待在房間中看書。
窗外雨勢沒有停的意思,衆人合上書本陸續出了房間。
剛開始他們每次前來都是自備午飯,中午坐在旁邊屋子裡啃幹糧,沈諾希看到後覺得實在沒必要。
院中仆從原本是一天兩頓,她來以後瓊華讓大家跟随她的作息改變,廚房的竈台白天就沒熄滅過,反正都要做飯多做一些也省的他們吃涼飯。
李彥書又是最後一個,他合上書本正要起身沈諾希突然走到他面前,在他前面的凳子上落座。
“等一下,我有話想問你。”
“先生請說。”李彥書又坐回位置規矩回話。
“咱們相處有段時間,我發現,你好像不常與旁人接觸,是他們有做過排擠你的事情嗎?”
沈諾希問完李彥書搖了搖頭,他有些驚訝為何沈先生會做此聯想,是他表現出來自己容易受欺壓嗎。
“那…是因為你喜歡自己看書嗎,我時常看你一個人坐在這也不與旁人交談。”沈諾希緩緩提出疑問,小心觀察着他的反應。
李彥書沒有立刻回答,沈諾希想了想接着提問。
“我可以問是何原因嗎,把你們召集在一處是希望可以幫到你們,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做的事情但說無妨。”
“有些問題很淺薄,是我學藝不精,恐浪費先生和兩位姑娘的精力。”李彥書糾結片刻說出背後症結,他是對自己不自信害怕浪費先生時間。
是以在遇上自己不會的問題時多半是自己獨自揣摩,或翻閱類似書籍查找其中含義。
“怎會,我們第一次見面時就說過,不論什麼問題都可以向我提問,有問題證明你有上進、好學之心何談浪費。”
沈諾希有些無奈,李彥書這麼長時間默不作聲竟是因為自己在心中擰巴害怕耽誤她時間。
“知識在我腦海中,不分享傳播出去将會毫無意義,回答你們問題不僅可以補足你們學識上的缺失,也會讓我察覺自己不足之處,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你不必有心理負擔。”
知識的背後其實是傳承,代代積累、口口相傳,如果隻積累不分享隻單純停留在腦海中那與空想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