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參加,她往沒人處一躲待上半天都不會被人發現,今時不同往日,打她露面起,身邊人換了一波又一波,若不是有礙男女有别怕是圍着的人隻會更多。
殿試是無數學子心中夢想的殿堂,若能在殿試中得任意大人青眼,往後的日子平步青雲。
沈諾希既知他們所求所願,自不會與誰格外親近,打趣聊天也隻和之前就有交情的小姐進行。
還有一事說來也是邪門,她出宮後每逢祭拜周佑安父母,都是她一人前往,明明還沒和周佑安怎樣,倒是先和他父母混了臉熟。
沈流玥聽聞沈諾希進京時,就同景岱商議,定下年後邀她進宮中小住的旨意。
沈諾希也沒辜負景岱所托,剛一閑下來就把路上見聞整理成冊送進宮中,其中好壞自有景岱定奪。
回家後本以為會和周佑安往來更頻繁些,畢竟住址固定了,但不知為何除了小年送來的年禮外,書信往來竟不如路上奔波時頻繁。
幸好她送去的書信都有回音,不然沈諾希估計要懷疑周佑安是否遇上不策,被人限制了自由。
有她在府中的年節沈府總是格外熱鬧,沈諾希儀式感很強,父母對節日的重視程度也不低,應她請求向幾位師父下了請帖。
請他們帶着家眷前來一同慶賀新春,有着年節擋道,母親對她的婚事未曾太過催促,隻是明裡暗裡提點讓她留心一些。
大年初二景岱特批沈流玥回府探望,一年不見,姐姐身上氣質有了明顯改變,景岱年齡尚幼,經曆事情也有限,朝堂上的人情世故少不了她從旁幫襯。
與人鬥法最是傷神,每時每刻都要考慮周邊影響,沈流玥不止一次在寝宮中枯坐,腦海中遍遍回想幼年同妹妹相處嬉戲的畫面。
那時她未曾設想,有朝一日自己會坐到如今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舉一動都在他人眼中。
回家這段日子,沈諾希充分利用之前結識的掌櫃店家四處打探消息,把進京趕考的舉子身份摸了大差不差。
其中最顯眼的不過那幾位會元①,湊巧劉博雅、潘季都是她認識的人,衆人中還有一個名字引起沈諾希的注意。
是當初在宿遷認識河工鄭陽的兄長鄭瑞,那會就聽鄭陽說兄長在準備科舉,沒想到這麼快就在京中遇見。
通過會考的舉子已經一隻腳邁入仕途,但真正能上朝堂的還需參加殿試優中選優,不然僅憑運氣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有職位空缺。
殿試一事暫且不急,她和周佑安的關系到底該以誰為突破口讓她輾轉反側。
糾結再三還是決定先向姐姐坦白,征求她的意見,她是景岱生母也是對景岱最了解的人,如果此行不通那一切準備都是徒勞。
春節剛過城中年味還濃,宮裡借着上元節的由頭,将沈諾希用一頂小轎請進宮中。
前皇後自朱正桦入陵後,請願入寺,常伴青燈為國祈福,沈流玥順理成章的搬進慈甯宮②,宮中一切按她喜好布置。
這裡與之前住的永壽宮不同,占地面積更為寬敞,且慈甯宮擁有一間大佛堂,裡面供奉着各位佛祖神仙,香火旺盛。
以前姐姐最愛待的地方就是佛龛前,一坐就是半天,這次入宮後沈諾希卻發現姐姐甚少前往佛堂,空閑時大都是與她在一處聊天解悶。
前朝在準備科考殿試,後宮則在準備選秀,眼下景岱後宮還算清淨,除了幾個侍奉他的宮婢被封了位分外,還沒有正兒八經的後妃。
景岱年齡很是尴尬,按照這裡常規過年便是十二,到了該收人入房另立門戶的年歲,是他登基後一直忙于政務,才讓後位空懸。
這次選秀舉國上下都很重視,其中可能就有日後的皇後,無論品行樣貌樣樣都得拔尖。
遵從先皇遺令,朝中高位者的家眷不得任後位,可剩下的妃位如何分配、制衡也是一件難事。
誰壓誰一頭,誰比誰矮一截,皆是皇恩,位分不同從某種程度來說也證明此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想在小官、百姓、商賈中選幾個有當皇後潛質的姑娘不是易事,之前幾朝也不是沒有出現過幾輪選秀都沒選中皇帝心儀之人,後位一直空懸的事情。
這也怪不得别人,皇子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最頂尖的,要想成為皇後,寵愛、才學、樣貌、性格每樣都少不了,不然就算坐上去也不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