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汪藏海說,“他确實有些小聰明。今日我請二十四個人來,考較海市蜃樓的機巧,就是為了選拔人才,結果隻有他一個人瞧出來門道。剛才考驗稅收算術,反應機敏,也不錯。要遴選一郡太守,必不可少的能力就是熟悉民生基建,計算财政收支,至于其他管理庶務,隻要有幾個能幹的副手就足以應付了,況且汪潮還善于發現細節問題,臨機應變,實屬難得的良才。我原有擔憂,他做奴役出身,恐怕稍有自卑,或者突然天降富貴,會稍有膨脹狂妄。但見他敢于認責自罰,并無自辯推脫,說什麼恭維我的言語,之後面對我的侍女下跪,不卑不亢,鎮定自若,也沒有影響計算答題,由此可見,足以擔當重任。”
“你向來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萬三微笑,“既不偏私結黨,也不忌諱閑言碎語。”
汪藏海歎氣道:“三哥待我義重,我卻從未偏幫過你什麼。作為朋友,未免愧疚。藏海再敬你一杯。”
萬三舉杯飲盡,又說:“兄弟這話說得見外了。你是清流賢臣,朝廷砥柱,秉公無私,做哥哥的也為你驕傲。”
汪藏海又說:“港口海運,萬家做得極好,放眼整個大雍國,再沒有哪個船隊,能像你經營的這般,又靈活高效,又規矩嚴明。黃河治理工程,是國家百年大計,社稷千年奇功。運輸糧食補給的重任,我原也屬意萬家船隊與兵部軍船相互銜接配合,隻不過……”
“藏海,三哥心裡明白,你擔憂我一家專營,壟斷市場,所以黃河清淤運沙的官辦差事,我絕不開口向你讨要。然而這漕運糧船,無論是比倉儲、比調度、比船工、比價格,我敢說沒有一家比萬家更有優勢。你提拔汪家的一個家奴做四品太守,這可是一郡首腦,近似于土皇帝一般的地方大員,集軍政大權于一身。無論你之前和汪潮有沒有交集,都等于是讓這息沙郡姓汪了,如此大膽行事,尚且不怕禦史參你一本。為什麼又硬要避嫌,不讓萬家參與黃河治理工程呢?”萬三言辭懇切,眼睛直盯着汪藏海。
汪藏海說:“三哥,其實我另有一樁事,想托付于你,怕你兩頭兼顧,奔波勞碌,難以萬全。”
萬三搖搖頭,借着酒勁兒大膽說話:“無論什麼事情,都不妨礙萬家船隊接下這樁漕運差事。你聰慧穎悟,目光遠見萬裡,知道朝廷不願意容忍一家商賈擁有龐大的船隊勢力,所以想扶植錦廬陳家和安德黃家,與我東海萬家三分天下,是不是?”
汪藏海目光堅定,沉聲說出一個字“是”。然後給自己斟滿一杯酒,一仰頭喝幹了,又下定決心似的,坦誠說道:“真正的原因是,近段時間我觀星占蔔,已經料定六個月之内,所有内陸江河漕運,凡是載重二百石以上的大船,都将會收歸官辦,成為駐軍的兵船。朝廷将會明令禁止民用商船運輸糧食。”
萬三大驚失色:“征收所有民船運輸官糧?難道……難道要打仗了嗎?”
汪藏海想,既然已經道破了天機,說一半和全說出來也沒多大區别,幹脆向萬三和盤托出:“是。最近一月有餘,星象異動,紫微鬥口生黑氣,有時明朗,有時昏暗。齊魯生碧色,客星犯帝座,破金木、沖月德。按照我的推算,不出六個月,煦王諸高就會起兵謀反。”
汪藏海長歎一聲,又說:“我将會竭盡所能,阻止這場兵禍。”
“煦王要謀反,你如何阻止得了?”萬三問。
汪藏海醉眼朦胧,聲音有些含混地說:“任何人要起兵叛變,都需要兵馬和錢糧。我會從這兩方面斷其後路,然後找個機會去見一見諸高,勸他放棄無謂的野心。”
萬三思索片刻,勸說道:“藏海,你這樣暗中行動,太過冒險了,還不如直接勸谏皇上,讓他提前防備煦王諸高。”
聽到萬三這麼說,汪藏海的眼圈卻紅了,說話聲音忽然變得低沉:“三哥,我前二十年的人生中,犯過最大的錯誤,就是告訴諸文天象星命,讓他防備皇叔諸狄,提前阻止謀逆叛變。”
“什麼?”萬三驚呼,“你預言過當今皇上的……的……兵谏清君側?”
汪藏海酒意上湧,眼含熱淚,緩緩說道:“我與先帝諸文,情同手足,無話不談。四年半前,我夜觀天象,預言十年之後,諸狄謀反,李代桃僵,奪走諸文的帝位。當時我才隻有十五歲,半點沉不住氣,淩晨進宮,告訴諸文未來命運。我們倆在吉慶宮中密談三日,商量對策,一面要削弱所有諸侯藩王的軍政權力,特别是要軟刀子對付諸狄,一面要培植諸文皇權直屬的軍隊。所以,諸文在半年之内連續頒布政令,先是在各個藩王封地設置左右文臣,限制他們的政治權力,又剝奪諸姓親王子嗣的帶兵資格和世襲罔替封地。然後,諸文委派我兼領京畿戍衛,做五城兵馬司的副指揮使,加快研習兵法,訓練作戰士兵。半年之後,我已訓練銀甲兵小有所成,諸文就讓我去東海剿滅海盜倭寇,以實戰鍛煉軍隊的能力。朝野上下還有誰會想到?銀甲兵并不是我汪家的私兵,而是為了保護諸文而訓練的禦林軍。”
萬三想到自己在東海初遇汪藏海時,這個十六歲的少年總是沉郁的神情,似乎打赢了多少勝仗也不能讓他感到欣喜,原來是在心上壓着這麼大的一塊石頭。
汪藏海又飲盡一杯酒,繼續說道:“我太愚蠢,太自以為是。天象星命,根本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我們所做的一切,反而加速了星命的巨變,讓諸狄提前起兵反叛,打得諸文和我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