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明天拜年收了誰的紅包,收了多少立刻回來上交。”桂枝放好錢匣子繼續交代着,“誰家的記清楚回來也說清楚,知道嗎?”
“知道。”“好。”孩子們紛紛答應着。
夜漸漸地深了,時不時燒爆竹噼啪作響,或近或遠的爆竹聲傳來,顯得夜愈發的靜谧。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宋老根早早起來開了院門,又到竈間點火燒水煮粥熱菜。桂枝等着宋老根端來洗臉水笑道:“一年到頭我也就今天享福,吃現成的。”
“享福,享福,”宋老根樂呵呵地應道,“哪天都讓你享福。”
靠山村村俗,大年初一頭一天,家裡男人做飯燒水,女人這天不碰針線不上竈台,享受一天“太太”待遇。男人們一大早會煮上一鍋大米粥,熱上做好的菜給家人吃。雖隻是熱熱菜,但是葷素搭配餐桌多寡總是男人互相攀比的由頭。
吃完朝食孩子們穿上新衣去給親戚拜年,大人端坐家中拿出糖果米花馓子招待來家的小客人們,親近的人家還會用紅紙封包上兩個銅子散發給拜年的孩子們。
還有“年神”背了草龍走家串戶說好話,這個時候就不能給點吃食打發了,怎麼着都要給上一兩個銅子。這些年神們,帶着敲鑼的小子,好話一套一套的,風調雨順說完了小夫妻兒女雙全,老人家長命百歲子孫富貴,一套一套的口水說幹了非得多要幾個銅子才罷。
春芽帶着柱子春苗一早給宋阿爺宋阿奶宋大伯宋大伯娘磕頭拜年,再去往堂爺爺叔爺爺堂叔伯家問安拜年說過吉祥話帶着一兜子壓歲錢回家了。
宋老根看着孩子們回來說了一聲:“好好陪着你們阿娘。”便要出門。
桂枝叫住了他:“你去哪?”
“先去大哥家,跟着大哥一起給叔叔伯伯們拜年去。”宋老根擺擺手,“我不玩,拜完年就回來。”
大年初一這一天家裡不能沒人也不能關了門,讓拜年的人進不來。往年都是宋老根帶着孩子們去給長輩拜年,桂枝在家裡招待小客人們。今年宋老根讓孩子們自己去,等到孩子們一圈年拜回來,有人守着桂枝才出門,宋老根出門地時候日頭已經老高,好多孩子兜裡裝滿了果子往家跑,跑回去卸下口袋裡的吃食再滿村子拜年或者找小夥伴玩耍。
春芽回家陪着桂枝,柱子跑回來上交了壓歲錢跟小夥伴玩去了,春苗一會想出去玩一會繞着春芽腿腳打轉。
“對門去過了?”春芽看春苗一個人不停進進出出,倒了溫水給她喝。
“就二嫂一人在家,”春苗喝了水,擡起頭道,“他們都跟青山跑去燒爆竹了,阿奶看得緊,不給我跟着。”
桂枝坐在炕上拿出兩條花繩出來:“春苗,來陪阿娘玩花繩。”
桂枝到了孕後期,不僅身子臃腫,手指也粗地厲害,不一會花繩便纏住了,春苗年紀小坐不住,翻了兩次花繩便爬下炕:“我找阿姐玩了去。”
春芽一會接待來家裡拜年的孩子們給他們分發糖果子,一會将空了的點心盒子裝滿,還要看着給桂枝添熱水,桂枝去茅房也需要人扶着,春芽忙得團團轉,真是一時也走不開。
春苗跟着春芽腳底下打轉,春芽拿出幾根彩色的絲帶出來給春苗:“來,編個花球我給你紮頭發。”
春苗按照打絡子的法子将絲帶擰成兩個個花球,春芽拿過去給春苗紮了兩個包包頭,又插上兩朵绯紅的絹花。春苗拿過鏡子轉着腦袋來回地看了好一會還是跑出去找小夥伴們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