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一邊記一邊吸溜口水:“大姐,我們明天包餃子吃吧。”
春芽好笑地看着這個小吃貨說:“好,明天我們包餃子,剛好你可以試試不同調味的差别,這裡有新買的蝦米,加進去會更好吃。你多買點肉回來,再包點馄饨出來配紫菜湯。”
第二天玉樹特定請了假去買了韭菜豬肉回來回來,春芽從和面開始教他。
“這餃子皮很多人都是水加了面揉勻了擀平了就好,這樣沒什麼不對,隻是餃子皮不嫩滑不勁道。”春芽拿了一塊老面疙瘩做面引子,揉了三種面出來。
“你看這個面和水,水少了面容易硬,要多放一點水,揉好了也要蓋上蓋子醒一會,等面通一通。”春芽将第一個面盆放到一邊。
“通一通?”玉樹拿了筆站在一邊問“通什麼?”
“通什麼?唔——”春芽被問住了,好一會她才說,“這面和水要通一通,你想一盆水澆到地面上,不會立刻就沒了,總要過一會才能滲進去不是。”
“哦。”玉樹撓撓頭,也不知道聽懂了沒有。
“這盆面,你看我加了老面,這樣一會面就會發一點起來,這樣的面更軟,擀起餃子皮來不容易破。這老面發的時間不能太長,現在天氣熱,待會要最先用這一盆面。”春芽将第二個面盆放下來。
“這個也要放着通一通,通的時間要短一點。”玉樹突然福至心靈說了句。
“對!”春芽贊許地看了他一眼,又拿出來一個盆,裡面放上同樣的面,隻是少了許多水,老面引子依然要,還打了一個雞蛋進去:“這裡面放了一個雞蛋,水就要少一點。”
“少多少?”玉樹捏着筆問道。
“唔,你就少雞蛋大的水吧。”春芽自己試菜的時候雖然也會對比着不同的數量來,但是這樣連米面水都精細到具體數量的事還真沒有,揉面這件事做得多了手感上來,隻要一模就知道是水多了還是面多了。
“這個面裡面加了雞蛋,餃子皮會又嫩又滑又勁道,還不容易破。馄饨皮也要這樣做,等會你吃了就知道了。”
春芽調了四種陷,最基礎的半斤韭菜兩個雞蛋餡,韭菜三個雞蛋又加了一兩肥豬肉,韭菜雞蛋加四兩豬肉,最後韭菜雞蛋豬肉又加了一把蝦米剁碎了。
三種餃子皮配了四種餡,包出十多種不同的餃子上來,林子肚皮小,一種吃一個就能吃飽了。她眼睛尖,專挑餃子皮稍微發黃的吃,那是加了雞蛋的面皮。
一開始大家還說每種都好吃,慢慢地玉樹發現加了雞蛋和面的餃子最先吃完了,這種餃子皮特别柔軟,皮也最薄。放了豬肉蝦米的餃子最先光了盤,誰都說這盤餃子最有味。
一頓飯下來,餃子差不多吃完了,最後剩下半盤韭菜雞蛋餡的白面餃子。玉樹揉着肚子說:“我吃出不同來啦。”,四春又夾了一個餃子咬開了看一眼說:“這個沒放肉,肯定是放肉的好吃。”
吃完晌午飯,玉樹拿了筆記再三跟春芽确認數量,春芽看他認真的模樣幹脆教他炒椒鹽。一斤青鹽四到八個花椒:“你可以自己試試差别,喜歡花椒味多放兩個,不喜歡少放兩個。做肉用花椒多的鹽,炒青菜可以少一點。鹽熱了就行,再炒花椒就會發苦,一開始火候掌握不好,甯願少炒一會。關了火花椒和鹽放鍋裡悶一會,等放涼了把花椒拿出來搗碎。”春芽拿出搗蒜的盅和杵把花椒細細地磨碎了和鹽攪勻了:“花椒鹽會更香一點。”春芽用花椒鹽調了肉餡,包了小馄饨:“包餃子馄饨五花肉最好,沒有五花肉後臀肉也行。”
碗裡放着春芽烤好撕碎的紫菜蝦米,一瓢開水澆上去再撈起鍋裡剛煮開的小馄饨,再滴上兩滴麻油:“你來試試這個馄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