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三國之女帝上位手冊 > 第33章 春風得意(二)

第33章 春風得意(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宋恪看着郭嘉遊樂大半年,實在無聊他還拉着他一起快樂遊,宋恪這種工作狂是忍不了郭嘉這懶散德性的。硬是抓着他處理豫州大小事務,别說,郭嘉看着不靠譜,辦事效率還挺高。

“嘉可以帶你去見荀文若,但他王佐之才高傲着呢,你這廟太小,可請不動人。”

宋恪覺得他廟可不小,“我去請他自然是為了明王,也不忍他為了一時之氣而前途盡喪,他侄兒都成翼州刺史了,他怎麼能在府中閉門不出?”

“行吧,此處離穎川近,且帶你一回。”

宋恪來到荀府的時候,荀彧正在練字,但他心不靜,寫出來的字并不讓自個滿意。

當下人來傳宋刺史已至,荀彧放下筆,天寒,讓下人将其帶至書房來。

宋恪入了書房,不愧是荀香令,房裡自有薰香的香味,加上炭火燃着,混在一起,他總覺得荀彧想燒炭自盡。

“令君很是有閑情逸緻,這半年以來,沉迷于山水詩畫。”

這話就很假了,畢竟荀彧不是郭嘉,兩人的追求與精神狀态完全不一樣,郭嘉一身反骨,想的是搞事順便建功立業,荀彧是個居中持的能臣,想的是讓曹操當霍光,大漢再次偉大。

劉瓊一來,直接敲碎了搖搖欲墜的大漢,郭嘉深覺論搞事自愧弗如,而對于荀彧,這自然是亂臣賊子。

可偏偏她又姓劉,亡了國宗廟還是這宗廟。

什麼不孝子孫,咋就這麼叛逆呢!

“宋刺史今歲十八了吧?”

“虛歲正是。”

荀彧隻覺得荒唐,“未及弱冠而成封疆大吏者,自古以來也就是宋刺史了吧。”

宋恪點點頭,“這說明明王用人不拘小節。”

荀彧想了想自己十八在做什麼,而今四十亦無所事成,“小兒運氣罷了。”

宋恪也活了四十年了,隻是套了個十八的殼子而已,他能不知道荀彧的想法嗎?但他不理解這種固執。

荀彧是漢臣,還為曹魏立下大功勞,說一句開國相宰不為過,為什麼在百姓心中裡遠不如諸葛亮呢?

因為他們兩個的追求是完全不一樣的,荀彧是知道大漢是什麼樣的,靈帝之時他就在洛陽宮内,他所想維系的大漢,就是黃巾起義前那個權臣當道,外戚橫行,貪官污吏蛇鼠一窩的朝庭,雖然它破,但它養士四百年,百姓也勉強活着。

而諸葛亮出生的時候,大漢就戰火綿延,他學成的時候,大漢已經涼得不能再涼了,他想興複的漢室,并不是現實中的,而是理想中,漢初那個劉邦打下來,被呂雉與文帝治理得衣食滋殖,天下晏然的大漢。

所以劉瓊為天下帶來這樣的世道,諸葛亮是不在乎她稱漢還是稱明,因為他要的,是這個理想世界本身。

而荀彧要的,是那個“漢”旗,什麼都可以商量,漢旗不能倒,哪怕這旗下,已是腐朽不堪。因為這旗,庇護養士四百年,荀家便是這士中一員。

“這可不是運氣,一切所發生的都是必然發生的,人們稱這為天命。”宋恪看着荀彧,這個有些固執的人。

“令君,選擇遠遠大于努力,昔日你不是意識到了,才從袁紹營中投奔曹操的嗎?”

荀彧正襟危坐的給他倒了杯茶,再自己倒上一杯,“所以今日刺史來是為了與我炫耀選擇的成果嗎?”

“那自然不是,當然是代明王邀令君出仕,大丈夫未立功立而困守府宅,可不是令君的志向。”

“代明王?”

宋恪點頭說着瞎話。“是啊,如今北方已定,明王必定是要圖南的,令君何必固執于一個漢旗呢?這宗廟社稷不還是劉家的嗎?漢家還是漢家,令君何必自擾呢?如今天下晏然,衆世家都一一投奔,若是天下一統,又哪裡有令君的位子呢?您侄兒荀公達已是翼州刺史。令君一身才華,卻不為國家效力,豈不悲乎?”

……

最終的最終,宋恪還是勸服了荀彧,他讓荀彧準備去薊城的時候說一聲,把郭嘉帶上,然後書信急報與劉瓊說了。

高級打工人,又添兩位,劉瓊還是挺開心的,可惜今年除夕,宋恪在豫州過不來,她真得習慣這兩人不在身邊。

宋恪也在給銀行員工培訓,九章算術已經不夠用了,算盤與九九乘法表統計表等等一系列基礎數學,都得用上,他與各地高管培訓,各地又得回去教人,他強制要求,如果學不會,銀行也隻能勸退了。

而且他又選出一些對數字敏感的人來,培訓會計,年後白銀一兌,銀行這關鍵鍊子不能斷,不然就成亂麻,事可多着呢。

荀彧也應該是年後過來,劉瓊算了算,起碼還得三個月以後呢。

她看着如今甄姬不止幹着侍中的活,還兼算戶部的賬,謝衣不在,戶部分擔到諸葛亮頭上,簡雍一個侍郞一個頭兩個大,算下來錢都是負的,赤字赤得觸目驚心,國債是真的成了還不上的債了。導緻戶部根本不敢讓新人進來,免得多生事端。

劉瓊覺得簡雍瞎操心,這才哪到哪,他是沒見美債的窟窿,而簡雍把年底官吏将士工資都算出來時,劉瓊不僅很快的批了,她覺得今年大家都挺忙,于是每人獎金都加兩千錢。

兩千錢不多,但每人都加,這又是一筆大的開銷,簡雍欲言又止,忍不住找上諸葛亮。将這事說了一通,諸葛亮覺得就這樣發下去吧,都批了,發就發得高興些,熱鬧一下。

而秋收過後,宋恪的銀行開始發力,他沒給儲戶利息,但儲戶依舊很多很多,無他,主要是獨家。

這時代沒有錢莊,人們家裡放多錢,又容易遭賊,更别說巨富之家,宋恪銀行遍地開花,商隊也不需要拿很多錢,從許昌存了去薊城取都很方便。

宋恪覺得,得讓他們習慣銀行,這地方一安全,心定下來,又方便,自然敢存了。有劉瓊背書,稱國家銀行,大明銀行居然比大漢銀行更受歡迎,百姓都很信她,于是大筆小筆的存款皆集于銀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