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越發的熱鬧,劉瓊直接調軍隊來維持秩序,馬上便過年了,今年的煙花準備了不少,不光除夕用,登基過後的夜晚也得用,還讓金執吾也一道巡邏。
但是洛陽還很空,所以帳篷紮堆,讓做帳篷的忙得不行,訂單根本做不完。
諸葛亮的老師,水鏡也帶着學生們,與諸葛均一起來了洛陽,諸葛亮直接讓他們住進丞相府,讓諸葛均招待他們,其中有黃承彥與龐德公,可以算是荊州的名士團。
水鏡拉着諸葛亮,“孔明啊,再忙也不急一時,你都快三十了,還未成家,這可如何能行。”
萬萬沒想到,這麼忙的關頭,老師居然帶人來催婚,啊這。
“等忙過這段時間再說,再說。”
水鏡拉着不放,“這事豈能再耽誤?無妨,正好,她也在明營,你們應當見過,便是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
說起這名字,諸葛亮想起那個眼中神采奕奕的女孩,“黃月英?”
“是不是想起來了?”
他點點頭,但又不想表露情緒,顧左右而言他,“好,我知曉了,她此刻估計也忙着,等大典之後,再來拜請老師做媒。”
水鏡聞言哈哈大笑,知道學生也有意,不然他不會這般說的,早就當場拒了。
魯肅在禮部,忙得團團轉,還好宋恪建了個大樓當外賓的酒店,不然很多人,比如蔡氏劉琮,劉繡這些人,根本沒地方安排。
除夕的煙花應約而至,那一夜洛陽火樹銀花,燈火通明,所有人在慶賀新年,很多住帳篷的人結伴,因為大多是與親朋一起來的,與初認識的一群,圍在篝火旁,載歌載舞。
軍隊徹夜巡邏,以防有偷盜滋事者,這些日子,決不能出案子。
等在洛陽看登基大典的所有人,他們大多是各地民衆,他們成群結隊而來,想看看陛下登基,想看新朝立,他們經曆過饑馑,戰亂,屠殺,兵禍,災疫,活到今天,他們再不知事也知道。
明王來了,他們好日子來了,而今明王登基,新的天下便來了。
他們快活的圍着篝火吃着别開生樣的年夜飯,縱使路途再遠,他們昨天背着帳篷綿被到了,又在洛陽買了一床被子,用木頭弄了個床,買了炭,點了火,仿佛流浪一樣,但他們笑得很肆意。
而劉瓊這個除夕并沒有宴請百官,實在事忙,算了,但是都準備了年禮,畢竟年終獎與年禮該發還是得發。
都是幫她打天下的功臣,她不可能像漢初一樣分封,但該給的也會給的,畢竟怎麼她也能活過這些功臣不是?她如李世民一般都是少年得天下,都不需要鳥盡弓藏,不需要與朱元璋一般為了下一代能坐穩,一個個弄死功臣,她實在太年輕了。
哪怕是司馬懿,她覺得這人在大明,到晚年也沒有搞事的機會,況且他就算來了,劉瓊也沒有重用的興趣,她實在不缺能人,能有品性好的,為什麼要埋炸彈?
哪個朝代沒點郁郁不得志的人。
一品至三品着紫色,四品、五品官員着绯色,六品至九品官員,穿綠色或青色官服,顔色較為素雅。
這些百官的新朝服,織錦司也都弄好了,劉瓊看了一套,外是绯色羅袍裙,襯以白花羅中單,束以大帶,再以革帶系绯羅蔽膝,方心曲領,白绫襪黑皮履。六品以上官員挂玉劍、玉佩。另在腰旁挂錦绶,用不同的花紋細節作官品的區别。
劉瓊看了很喜歡,宋朝審美還是很好的,純色又簡單,官員繡什麼禽獸啊,這萬一穿着禽獸,人都變成禽獸了可咋整。
她真是用心良苦,都是為了他們着想,她真不想日後的刀對向他們。
大年三十新朝服随年禮一道,到了百官手上,新的錦衣很符合審美,他們摸着新朝服,新朝的真實感才顯現出來。
除夕夜謝衣入宮,他們白天一起吃的飯,晚上去劉備那,一家人随關張,還有劉備親弟弟,她親叔劉永,如今正兒八經的皇叔,還有邀請劉協曹節一起吃的年夜飯。
劉備看着謝衣與劉瓊,很是沉默,還是劉永打着圓場打開話匣子,謝衣如今也是親王,還有戶部實權,又是開國重臣,還是皇帝前任,可以說buff疊滿了。
兩位公主平日裡挺愛鬧的,但今日也消停下來,瞬間社恐。
劉協隻深歎關系真亂,然後食不言寝不語,他就是過年吃個團圓飯,不想理這些事。
倒是劉永說了一個事,“既然漢亡了,先前宗室定是廢了,鄉裡叔伯來問,什麼時候重立宗室,封他們為侯?”
劉瓊滿頭問号,什麼猴?猴什麼?他們熟嗎?登基就封他們為侯,合着天下是為他們打的嗎?
“昔日高祖得天下,大封劉氏宗親,王莽篡漢時,當權的宗親沒什麼用,董卓篡漢的時候,宗親也無人去救,我辛辛苦苦打天下治天下,是為了他們打的嗎?哪來的臉,這天下沒那麼美的事,功臣将士都不夠分呢,他們來湊什麼熱鬧。”
什麼毛病,她哪來那麼多破親戚,劉瓊看向劉備,
“父親,讓他們安分點,大好日子我不想搞事,大家都消停點。”
劉備集團裡也沒這有親眷鄉人,他們也沒給劉備半點助力,在他那堆能人裡,他親弟弟都跟個透明人一樣。
“這張口就封侯确實不妥,如今天下又不是高祖那會空白闆,但好歹是宗親,幫扶一點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