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三國之女帝上位手冊 > 第50章 錦衣夜行(一)

第50章 錦衣夜行(一)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當宮中傳出陛下懷孕的喜訊,趙雲黃忠恰率兵将百越之地拿下,她便将東漢的國土,盡收矣,百官皆為她賀,天下再次分而合之,太平的号角傳了很遠,百姓皆知短時間不會再有戰争。

劉瓊讓兵部将傷兵殘卒妥善安頓,戶部可以撥款,再将老兵退伍一些,他們離家太久了,如今太平了,可以發放補貼,重新招新兵練着駐守邊地。

華佗率着這些年選出的最好的醫療團隊,個個家世往上翻着十八代清白人,住進宮裡,宮殿新修,他們正好住進宮内的太醫院,宮人們對宮内的安全問題更細心,原本在另招宮人,畢竟宮殿一建,每日的灑掃這兩百人都不夠,如今也擱置,招的人也先擱宮外一一調查,每晚留兩女醫住她樓下陪着。

謝衣要住進來照顧,被劉瓊拒絕了,她其實隻是想要這個孩子,謝衣是開國重臣,握的是大明原始股,今後縱使她立後另有子嗣。也有班底能給這孩子助力,他沒有親族,有權而無根基,所以劉瓊才強求,她其實也覺得很怪,感情這麼多年沒變質,不可能因為一個孩子就産生男女之情。

打完天下隻是一個開始,新朝初立,人心不穩,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天子與朝臣,向來權力此消彼長,這是另一個戰場,沒有硝煙,卻更為艱難。

劉瓊覺得孩子已經有了,藕斷絲連就很尴尬,而且她拉着謝衣非讓他入以後的奪嫡局已經夠了,倒也不是真想讓他搭上一生。

劉備與她是天然的同盟,畢竟父女關系,可他們都不是重權的人,因此權力是下放的。如同宋恪所說,國家需要人治理,她二十年以内,除了世家子弟,别無選擇。

科舉制推行,縱使二十年後,寒門想擠掉士族,如同初唐一般,也極為艱難。

她幾乎可以預見,她的朝堂,如果她像之前計劃的那樣,封宋恪為後,那麼士族會像聞見血的血蛭一樣,瘋狂向他靠攏。他原本就有曹家班底,初時他們翻不起風浪,那麼待劉備老去,她隻與宋恪幾乎是分庭抗禮,如果她生了繼承人,孩子就是最大的變數。哪怕宋恪沒有一絲心思,也會成為她吞得了咽不下的針。

歸根結底,最開始的那句話,在她心裡紮了根,唯名與器,不可假手于人。

當敵在外時,那麼所有的一切都會為統一讓步,為戰争上下一心。可當外敵消失了,黨争是政治繞不開的死結,其他州郡已在掌握,江東六郡雖歸附,但歸根結底還是在江東士族手上,朝庭的政令難以在其中通行,隻能慢慢磨。

她能完全把握的,是三軍兵權,至于功臣班底,人心難測,誰知未來變數?

朱元璋初得天下時,想的也是富貴同享。

當她處在政治漩渦中心時,她必須清楚知道,她永遠當不了那岸上的看客,所有人向她湧來,奉她為主,如果她膽怯,放權,那麼,劉璋是最好的案例。

當初湧來捧起她的浪,也能将她打翻讓她萬劫不複。

此時宮裡很靜,其實這一切在入許昌之時便已注定,她坐在漢帝的龍椅上,嫌着許昌的宮室,昔日長樂未央,如今隻剩方寸之地。

那方龍椅她坐上去,她從那個位置下望,她就注定一生為此厮殺。如今明堂的龍椅更高,堂下群臣開始互相結交拉攏結為姻親,他們希望明君在位,又希望聖天子垂拱而治,放權選賢任能。

她不動聲色的看着,想着似乎可以欲見的将來。她一直說,她最快樂的時候,大概就是在幽州,創業的最初,是最為艱難冒險的時候。他們三個最為肆意,無話不談,什麼都敢為,仿佛天地一切都可任由他們改寫。

随着地盤擴張,她越來越身不由己,她的感情,自由與意志,都得為權柄讓步,為天下讓步。她學着制衡之道,又不敢再繼續加碼,直到山河一統,她發現,她根本改變不了任何事。

她所能改變的,隻是天下人希望變的,否則,她就要面對層層質疑與陽奉陰違,天高皇帝遠,她強行改變除了吃力不讨好,什麼也改變不了。

如果宋恪建洛陽一般,他建了,他按的是他們最初的想法造的,隻是沒想到,如一面鏡子,照出人心詭測。

自她懷孕,身邊照顧的人實在太多了,多到劉瓊都冒了火氣,諸葛亮又把宮内給細查了一遍,還好這時候宮殿少,什麼事情很是一目了然。

她将沮授法正調了回來,提拔了一個政績卓越的太守,一個叫楊越的新人當了兖州刺史,至于益州,劉備帶着文臣團夠了。沮授重新當了刑部尚書,看着郭嘉這侍郎有些恍惚,法正任了左相,諸葛亮居右相,兩人在丞相府時有磨擦,畢竟治世思想方法不同,就容易出問題。

她與宋恪除了在朝會上見過,已經好幾個月沒有說話了,除了工作上的事,他變得很沉默,導緻謝衣在朝上更沉默,她依舊不動如山的聽着大臣彙報。

她懷孕謝衣位置并未動,大臣們也默契的沒有提。

科考如期而至,這應該是最後一年簡易科舉,明年停一年,後年開始,便開始院試鄉試會試,科舉規範化。當然舉薦也可以,但她要求擔保人,敢舉薦也得敢負責人的德行不是?

由于是封名批卷,她看着最後狀元的名字,陷入了沉默,司馬懿。

無妨,曹操孫權她都用了,别說一個司馬懿,畢竟如今司馬家人才濟濟,如果想要治理天下,穩步上前,她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才。

諸葛亮為什麼如此被人景仰,在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之前,他被後人口口相傳了千年,武侯祠香火從未停過,當翻開他的記載,裡面的人比故事裡的更為能耐,像他如此才幹還有品性的人,就算放浩瀚青史裡,也是鳳毛鱗角。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