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後的日子裡,許糸的生活沒什麼波瀾。
酸雨越發嚴重,很多建築都無法支撐,最終轟然倒塌。
許糸所在的人才公寓樓,因為全面采用了新材料,所以質量很好,成為所剩不多的居民大樓。
也因為住房的緊俏,大樓後期被征用了,安排進來很多無家可歸的人群。
這是強制的措施,每個租戶需要給房主繳納一定量的糧食或者兌換點。
許糸不想和陌生人住,但為了遵循人均面積的規定,她必須合住。
還好當時她買的這套房子是小戶型,隻需要拼兩個人,所以她邀請了曹小柔和陳醫生過來同住。
陳醫生的丈夫在一次酸雨中灼傷嚴重喪生,現在是獨居。
她和曹小柔分别賣掉了自己的房子。
陳醫生的房子賣得很快,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想拼房的。
家庭成員比較多的人還是傾向于買一套房子自住,這樣既不用交租金,也不需要拼房,他們一家十幾個人,怎麼住都能小于到法定人均面積。
她兩天就售出房屋,立刻搬了進來。
倒是曹小柔的房子,出售的時候頗費波折。
因着是和1701門對門,她們三個還是傾向于找一戶安靜事少又不要太奇葩的鄰居。
這樣一挑就花了些時間,最終,曹小柔以低廉的價格把房子過戶給了一個全女家族:姥姥帶着三個成年了的女兒。
這家人都是老實本分的知識分子,剛搬進來的時候還送了喬遷禮物,是一個8寸的意大利肉醬披薩。
這禮物在亂世算很重了。
許糸做主,大家湊了分子回了一盤餃子作為暖房禮物。
生活就這樣延續下去。
三個女人搭夥過日子,許糸住在主卧,陳醫生住次卧,曹小柔經常住在研究所,回來的話就住在客廳隔斷的房間。
都是有心好好相處,生活之中的各種摩擦都盡力避免,畢竟無論如何,這樣的生活已經比大部分人要好多了。
聽說住在活動闆房裡的難民,一間房子要住32個人。
她們一般是搭夥吃飯,但是曹小柔的廚藝實在不佳,下廚的還是許糸和陳醫生。
作為回報,曹小柔主動承擔了采買物資的勞動,每次超市限時開放購買的時候,她都會穿上防護服,一路沖刺去搶購最新鮮的菜。
樓棟裡其他戶就沒這麼和諧了。
作為正副樓長,許糸和陳醫生每天都要調解很多戶的矛盾,不是這家外來戶偷東西,就是那家房主仗勢欺人。
不過,為了兌換點和居住場所的和平,許糸還是盡力去協調,免得重演内讧暴動的悲劇。
這天早上,許糸正頭暈腦脹地調解一對婆媳之間的矛盾,忽然聽到“咔嚓”的聲音,再扭頭一看,吓得後退幾步:“房子開裂了!”
她在通訊器的對講頻道裡通知大家疏散,然後一路狂奔回17樓,叫陳醫生趕緊打包東西下樓。
陳醫生的東西不多,收拾好三個背包,還要上手拆金屬闆。
許糸往外推她:“你快走吧,這東西太沉了跑路不方便!”
陳醫生心疼得很:“這東西好貴的,萬一丢了太可惜了。我能多幫你背幾塊也好啊!”
說着背上五片就跑下樓去。
見陳醫生消失在樓梯拐角,許糸關上門,快速地收東西進空間,最終看了自己住了整7個月的房子,不舍而堅決地轉身離去。
不幸中的萬幸,這次房屋開裂的時候,外面沒下酸雨。
樓棟居民站在不遠處,翹首以盼,希望市政能把房子修好。
但很遺憾,建築專家穿戴安全設施進去做了評估,這房子已經不能住了。
由于酸雨的侵蝕,土壤已經松動,導緻地基不穩固;而樓體也因為居住的人過多而有一些歪斜;外牆和頂部也因為酸雨有點粉化。
“嗚嗚,我的房子……”
“完啦,我跑太快了,啥都沒帶,我還穿着拖鞋呢!”
“請大家有序登記,為了避免樓體加速坍塌,我們會按批次放人回大樓收拾行李。”
許糸叫陳醫生和曹小柔先去避難所等床位,說自己還要留下來收拾金屬闆。
陳醫生不疑有他,背着行李就跟着大部隊去排隊了。
許糸留下來倒是沒幹别的,她的房子裡東西都收好了。
她隻是……又要做任務了。
【檢驗到支線任務·幫助搬運100斤行李,玩家是否接取?】
接接接。
她搬了一天的行李,腰酸背痛地去往避難所。
這是約克城新建的難民居住地,在無盡的酸雨侵蝕下,人類的地面空間被不斷壓縮。
最終,人類開始建造地下住所。
約克城的進度比較慢,這才剛建完,第一批入住的就是許糸等人。
因為地下城現在人還不是很多,空氣聞着還不算太污濁。
但無奈的是,所有人一視同仁,沒有單間,甚至并不區分男女老少,整個一混住。
目之所及,就是操場大小的房間,擺滿了多層床,從頂部到底部共有10層,床鋪之間的高度也很小,人将将能坐起身而已。
曹小柔和陳醫生幫忙登記好了,許糸直接領了手環就去往A區11号房間的165号床。
這是個頂層的床,空間相對大一些,但是爬樓梯很麻煩。
不過私密性比下鋪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