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站在最前面講台的基地領導者外,會議室内站滿了其他救援隊伍的成員。
“110,會議室裡來了多少人?”
110:“宿主,會議室裡共有322人。”
這麼多?
江帆行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他其實有些不解,本以為這個會議隻是他們8人小隊,為了安排明日的救援任務,才進行的一個小會。
卻不曾想變成了所有救援隊的大會。
是有什麼重要消息要公布嗎?
他透過帷幕,注視着前方的基地領導者。
基地領導者穩重略顯滄桑的臉,此刻已經被笑意和激動占滿。
所有人的心被未知的消息緊張到不敢言語,接着就聽基地領導者激動地宣布:“就在剛剛,研究院那邊出了最新成果,研究出了控溫膠囊房。”
“膠囊房通過吸收太陽能,将能量轉化成電能儲存起來,可用于生活生産等方面。
膠囊房的材料可以隔絕外部極端氣溫以及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子,維持室内恒定溫度的同時儲存水分。
膠囊房内部還安裝了水循環系統,實現飲用水和自來水循環利用。”
“不僅如此,膠囊房還打破了傳統房屋不能移動的局限,整體重量輕,可折疊和搬移,十分适合充當野外救援工具。”
“隻要太陽不消失,200年内,膠囊房都可以持續且安全地進行工作。”
他話音剛落,整個會議室頓時如沸水般沸騰起來。
江帆行内心十分震驚。
膠囊房的出現,可以說徹底颠覆了如今末日的局面。
隻要将膠囊房投放到這個世界的各個地方,幸存者就不必絕望等死,重獲生的希望。
而他們也不必再辛辛苦苦去外面尋找幸存者,将他們帶回基地,大大減輕人力物力的浪費。
可對江帆行而言,讓他最高興的是可以大大縮短救援時間。
本以為跟着救援隊,也要花費上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才能将這個世界所有的幸存者救回來。
但現在,或許不用一個月,他就能離開這個世界了。
江帆行内心逐漸激動起來,感覺像是在做夢,連忙向110确定:“110,是不是隻要還在外面的幸存者獲得膠囊房,不再遭受生命威脅,我就可以離開這裡了?”
110立馬回答:“是的,宿主。
但宿主必須加入投放膠囊房的行動中,否則任務失敗。”
也就是說,隻要他有參與救世活動,不管最後真正救世的人是不是他,他都算完成任務。
這樣的話,他以後隻要提前找到裂縫世界的官方組織,混進去,拯救世界的任務可以輕輕松松完成。
當然,這裡面也有不可控的情況。
比如,有些裂縫世界就連官方組織也無法拯救,隻能走向毀滅,這樣的話,别說完成任務了,他自己也得跟着那個世界毀滅。
不過,比起剛進入這個裂縫世界遭受的絕望和苦難,之後再做任務的時候,他的壓力就沒有那麼大了,也不排斥進入新的裂縫世界。
除了江帆行内心震動以外,謝雲清等四人也為此感到高興。
而本就屬于這個世界的救援隊成員們,一個個喜極而泣。
末日來的突然,本以為以後他們隻能在基地裡過完一生,或許窮其一生,也無法看到世界回到末日前的樣子。
可現在不一樣,他們可以在膠囊房裡種菜養殖,不用再遭受饑餓和惡劣的天氣。
他們還可以繼續在從前家的地方生存,穿着熱量控溫套裝在世界各個地方肆意行走。
深陷泥沼的他們,終于迎來了曙光。
被衆人的眼淚感染,基地領導者不禁擦了擦眼睛。
平複好心情,他繼續道:“各位,研究院那邊已經在加緊研制膠囊房,再過一個星期,膠囊房就可以投放到外面。”
“在這一個星期之内,還要辛苦你們繼續在外奔波,解救幸存者。”
“不辛苦!不辛苦!”
“是呀,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這狗屁末日終于要結束了,我一定要把這個好消息傳遍整個世界!”
“對!傳遍整個世界!”
……
回去的路上,江帆行繼續跟在賈梁身後。
他看着賈梁一會兒興奮地訴說着激動,一會兒又忍不住悲傷落淚,感慨世道艱難。
江帆行能理解他,沒有打擾他傾瀉情緒。
第二天一早,他們再一次開車駛出基地,尋找幸存者的蹤迹。
接下來的時間裡,救援工作穩步進行,沒有出過什麼差錯。
轉眼間,一個星期過去了,江帆行他們重新來到會議室。
除了基地領導者外,幾個參與并制作膠囊房的科研人員也來到了現場。
他們是過來向衆人演示膠囊房如何使用。
枕頭那麼大的膠囊包,隻是輕輕一按上面的按鈕,便開始迅速吸收周圍的空氣,最終膨脹到10平米左右。
周圍不少人被擠得紛紛往後退去,卻并沒有不滿,看着膠囊房滿眼驚喜。
一個科研人員說:“這是最小型号的膠囊房,隻有10平。
除此之外,還有30平、50平,甚至更大型号的。”
江帆行猜測大型号肯定是為了方便種植和養殖。
的确如此,科研人員繼續道:“此次你們需要投放的是10平米和30平的膠囊房。
另外我們還準備了物資包,裡面有營養土、種子、壓縮餅幹和一套熱量控溫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