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蘭開始做的時候,又犯了難,李家廚房的竈大,一個竈開了四個火眼,能同時蒸、炒、煮。她女兒幫她和面,底下的火候自己忙不過來,于是她隻能去外面求助。
那幾個聽到消息的婆子滿面含笑的上前,一聽說是燒火,立馬變了臉色,讓原本就是燒火丫頭的進去了。
“你們叫什麼名字?”方蘭問。
“我叫桃衣。”
“我叫小紅。”
“桃衣姑娘,小紅姑娘,麻煩你們幫我看火了。”方蘭誠懇道。
桃衣經過上次的事件,沒有挨罰,但也沒獎賞,老太太說她被冤枉不錯,但她沒看好藥爐也是真的,不過鑒于她沒有壞心,便沒罰她。
董玉婷私下裡給了她五兩銀子,她覺得桃衣算是無妄之災,誰能想到别人會害李博翰。
桃衣和小紅笑道:“不麻煩,嬸子盡管吩咐。”
方蘭先做椒鹽胡餅。相比鹹口糕點,她更擅長做甜口糕點,這時候臨時抱佛腳也不起作用,她打算把甜口糕點放到後面來做,讓夫人吃剛出爐的,再加上她的手藝,或許夫人會喜歡也說不定。
因她要做六種糕點,每養便不必多,做三四個能讓夫人嘗嘗味道就行,王明月和一次面便足夠了。
雖然女兒學了她的手藝,已經能獨自做糕點了,但方蘭這次卻不敢讓她去做。
王明月将糯米粉和鹽、椒鹽、蜜汁、黃酥油揉成面團,再由方蘭放進蒸籠,等到裹挾着鹹香的白氣熱騰騰的溢散出來,面團已經蒸的軟乎乎的,顔色也變為了奶黃色,方蘭再用筷子夾住,放進熱好的豬油中油炸,油鍋裡登時冒出一陣小氣泡,刺啦刺啦的聲響伴随着更加誘人的香氣,令桃衣和小紅肚子叫了起來。
經過油炸,原本就蒸好的餅子外皮變得酥脆,輕輕碰一下,外皮便簌簌落下,方蘭最後撒上一層芝麻,這道椒鹽胡餅才算是做好。
桃衣擦了擦額頭上的汗,不禁問道:“這做的什麼呀,聞起來真香。”
方蘭一邊說手上的動作不停:“這是椒鹽胡餅,是我家那裡的美食,等會兒我留幾塊讓你們嘗嘗。”
桃衣和小紅婉拒道:“這怎麼好,這不是給夫人吃的嗎。”
“沒事,給夫人拿過去的多着呢。”
桃衣和小紅喜笑顔開,幹活更加賣力,兩隻眼睛緊緊盯着爐竈。
方蘭将椒鹽胡餅小心放到盤中,就趕快做下一個糕點。
一連做了五種,食物的香氣逐漸飄到了院子裡,外面的廚娘扒着頭往裡面瞧。桃衣和小紅的肚子叫的愈發響亮,方蘭拾了些邊角料遞給她們吃,因一直在火邊,幾人出了一身汗,王明月拿着帕子,在她娘身邊小心給她擦拭着。
最後一道玉蘭酥,是方蘭經常做的一種甜糕點,她學會做的第一道糕點便是白玉蘭酥,因此做這道時可謂得心應手,爐火垂青。
名字叫玉蘭酥,但外皮并不酥脆,而是像包子似的蓬松,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做好的形狀似一朵花。
王明月将杏子去核,搗成醬,又加入清水和蔗糖蜂蜜,使酸度降低,甜度提升。方蘭把揉好的面團反複摔打,再反複折面,每一面都塗抹上杏子醬,做出一朵花的形狀,再上鍋蒸熟。蒸好的玉蘭酥外皮奶白,仔細看卻又透着點淺紅,精緻的讓人不忍去吃。
六種糕點各做了三四個,擺進青花瓷雕花盤中。
春月帶着吟風院的三等丫鬟,有序的将它們帶過去。
方蘭和王明月又緊張起來,生怕這些糕點董玉婷不喜歡。
糕點和茶是絕配,秋荷早早的就熱好了茶,若是有手機,董玉婷這會兒定要先拍一張照。
她愛好吃鹹口的,第一眼就先看的那道撒着芝麻的金黃色餅子。
方蘭緊張的給她介紹:“這道叫椒鹽胡餅,是用糯米粉......”
董玉婷咬了一口,腦中浮現出“鹹香酥脆”四個字,外皮酥的掉渣,椒鹽的味道在口腔裡迸發,還有一股油香從胡餅中流出。椒鹽胡餅有巴掌大小,董玉婷不知不覺就吃完了一盤,她連忙喝了一口花茶,這椒鹽胡餅吃第一口驚豔,但多吃幾個卻有些油膩,得搭配茶才行。
接着她轉向這裡最精緻的像花朵一樣的糕點,方蘭在耳邊繼續給她介紹:“這是玉蘭酥,是用......”
董玉婷在它身上沒有聞到油香,是一種甜香,就知道這是個甜口的糕點,但她沒想到其中還别有洞天,每一口都能咬到餡料,甜軟松香是她對這道糕點的感受。聽了方蘭的介紹,才知道這朵“花”的每一面都鋪滿了果醬,她本身并不喜歡吃杏子,因為不喜歡吃太酸的東西,買糖葫蘆也從來不買山楂的,不過玉蘭酥裡的杏子醬加入了蔗糖和蜂蜜,使酸甜達到了一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