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曉在華盛街轉悠了一個時辰,直到口渴打算掏錢買碗茶水時才發現自己腰間的綠荷包不見了。
難道是從楊柳巷子出來的時候被幾個新來的小毛賊給扒了?可她想想又覺得不太可能。
像石曉曉這樣的巷子老面孔,慣在楊柳巷子下手的幾撥偷兒都不去招惹。倒不是說像石曉曉這樣的有多厲害,而是楊柳巷子的老人們都是個頂個的精,誰是巷子裡土生土長的,誰是來巷子裡渾水摸魚的,隻消一眼就能分辨清楚。
而楊柳巷子街窄店多攤密,“老鄰居們”互相看顧着點,楊柳巷子幾乎就沒有什麼看不到的死角。偷兒動手腳的時候,隻要不動巷子裡的人,楊柳巷子的老住民老街坊們通常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插手。兩方人多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道兒,互相不斷财路。
說起來,也是有幾分“強龍不壓地頭蛇”的意思在裡邊。
石曉曉自小長在楊柳巷子,對這當中的門道自是知曉,小時候也見過不懂行的偷兒壞規矩。那時候她才發現,自己認識的好些哥姐叔嬸爺婆都不是省油的燈,整治人的手段那是一個賽一個的厲害。
她順着來去的位置在華盛街上走了兩遍也沒找到荷包,心裡就是不願回巷子看看,生怕回去就被親娘逮個正着。
可時間總是不等人的,石曉曉在外沒呆多久,天就變得灰蒙蒙的了,濕潤的空氣裡盡是要下雨的前兆。石曉曉琢磨着自己要是等下完雨再回去,估計回家還得面對更大的雷霆之怒!
李春除了對“逃避相看”的事生氣,更不喜歡石曉曉夜不歸宿。好好的一個丫頭,該回家時不回家,難道要等出事兒了才來哭着後悔?
石曉曉進楊柳巷子時,天空飄起了細細的雨;回到家門口時,張老胡子的攤子已經收了,人也沒了蹤影。
她進院拴了門,走幾步就聞見了廚房裡飄出來的香氣。
石曉曉走到廚房門邊,果然看見母親在炒小菜。
李春聽見動靜瞧了一眼門口,随即低頭看鍋炒菜,嘴裡卻和石曉曉說着話:“出門不帶傘,下雨了就知道回來了?”
石曉曉讨好地憨笑着沒敢搭話。
李春得空瞪了她一眼:“衣服頭發濕了就滾去屋裡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