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原來他想和我處對象[八零] > 第10章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第10章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與戶主關系:母女

陳岑也去看了看戶主信息,戶主趙桂英,籍貫京市。而第二頁常住人口登記中,林衛國的籍貫同樣是黑省101建設兵團,而且林檸與戶主關系上明确寫着是母女關系,不是收養。所以,林檸真的想錯了?

然而,陳岑感到有些意外,因為戶主并不是林衛國,而是趙桂英。陳岑又看了看戶口登記時間,上面顯示的是1977年11月1日。

這是什麼意思?合着這戶口是77年才辦下來的?

77年,戶主是趙桂英,趙桂英籍貫就是京市,林家其餘三人籍貫都是黑省101建設兵團。

陳岑想到了一種可能,趙桂英可能是個知青,當初是下鄉去了建設兵團,然後在當地與林衛國結為夫妻,并共同育有林檸和林耀祖兩個孩子。等到知青返鄉政策實施時,趙桂英便帶着林衛國和孩子們一同返回京市,并将他們的戶口遷移到了這裡。

可這也不對啊,知情返鄉是從78年才開始的,這怎麼77年就把戶口都給辦下來了呢?辦戶口起碼也需要點時間吧?

而且最重要的是,陳岑家裡的一個遠房親戚也下了鄉,他在聽父母閑聊時,提起過京市的返鄉政策。外地已婚的知青返京隻能攜帶一子女遷入京市,且其農民配偶不能夠享受知青待遇。

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知青抛妻棄子呢?

陳岑這回徹底懵圈了,林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裡面大有文章啊!

林耀祖那個大嘴巴,可不止一次炫耀過他父親是八級焊工。如果真如陳岑的猜想一般,那麼林衛國是如何獲得戶口和正式工的身份的呢?此外,陳岑剛才還注意到,林耀祖的戶口也登記在趙桂英的名下。

77年,林耀祖九歲,林檸十一歲,林衛國三十五歲,趙桂英三十歲。

這算起來,也是能生下林檸的年齡差。

陳岑揉了揉凸起的太陽穴,深深吐出一口濁氣,納悶極了:這到底是什麼鬼?

“李姨,你知道安平街背後的林衛國一家嗎?”陳岑覺得,做人要學而好問,不恥下問才行。于是,等到李姨再次端來蒸熟的螃蟹開始新一輪的夜宵時,陳岑突然發問。

院子裡回蕩着李姨磕螃蟹腿的聲音,那是一種節奏感很強的“咔嚓咔嚓”,伴随着她輕輕的咂嘴聲,她毫無防備,卻帶着些八卦問道:“你問他們幹什麼?”

“林耀祖是我同學,我常聽他們家以前并不住在京市,可他爹又是機電廠的八級焊工。這不是好奇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嗎?”

陳岑解釋道但實際上,林耀祖從未明确說過他們家原本不是京城的,即使他說過,同林耀祖不熟的陳岑又怎麼可能知道,陳岑這樣說,不過是為了找個借口來打聽更多的消息。

“害,你說林衛國啊,他那八級焊工也是這兩年才評上的。但林衛國确實不簡單,腦子活套,以前跟着老師傅學習的時候,不到一年就把老師傅的本事全部學過去了。他天生就就是幹這個的,我們家也請他焊過東西,他焊的既結實又美觀,比别的人焊得要好看。”

李姨贊歎道,“趙桂英也厲害,那時候沒工作的人都得下鄉,她主動把工作讓給了弟弟趙江河,自己去了東北下鄉。後來知青回城政策一出台,趙桂英就又拖家帶口地回來了。我當時還說她是個瘋子,林衛國又沒戶口,還帶着兩個孩子回來,單靠她一個人怎麼養得活這一家子哦?如今你瞧人家還把生活經營得這麼好,我是真佩服她,當初她要下鄉我還背地裡罵她傻呢。現在看來,人家是覺悟高。”

“那林衛國的戶口是怎麼遷過來的呢?”陳岑好奇問道。

李姨瞥了陳岑一眼,靠近陳岑小聲道:“誰家沒點關系啊?關鍵是看有沒有這個。”她邊說邊用手指做了個搓錢的動作,暗示着,“我也是聽說,是她弟趙江河覺得這麼多年虧欠她姐,花大價錢幫他姐夫把戶口給辦下來了。夫妻兩的戶口都辦下來了,那林耀祖和林檸的戶口自然也就好弄了。”

陳岑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可心裡的疑惑依舊沒有解決,知青回城政策是78年底出台的,那戶口登記上明明寫着77年,可李姨也說林家是政策出台後才回來的。

“李姨,他們的戶口是你給解決的?”

李姨忙搖着頭,她不可置信地說:“怎麼可能是我?我這個小公安能有這麼大的能耐?”

“那你記得他們多久解決的戶口問題嗎?我記得我母親那邊有個親戚,也是這個情況,回城好幾年後才把戶口問題給解決。”

李姨眼中流露出一絲疑惑,她不明白陳岑為何對這些細節如此感興趣,心想這種事情誰會特意去記呢?于是她回答說:“誰沒事記這個啊,怎麼了嗎?”

“李姨,我上次幫你幹活的時候,不小心把今年的一個孩子的戶口登記時間寫成了85年。這會不會造成什麼麻煩?我是不是應該把那些文件拿出來更正一下?”

“你怎麼突然提起這事兒了?哎,這些都是小問題,戶籍警登記出錯是常有的事。在我們這兒還算好的,那些山區,方言重的地方,連别人名字都能寫錯,更是常見。隻要不把人名和性别搞錯,就沒必要改。你去檔案室翻找那些資料,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嗎?再說了,85年登記和86年登記有什麼區别嘛?”

“那就行,我其實心裡一直擔心着呢。”陳岑這才放下了心中大石,覺得一切都說得通了,于是又聊起了林家,“那這林家可真是新社會榜樣了。父親聰明能幹,母親不抛棄不放棄,兩個孩子也争氣,就連母親的弟弟都算是有良知。這應該算得上是家教嚴謹、家風正派了吧?”

李姨聽到陳岑天真的感歎,忽然來了一句:“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啊……”

陳岑睜大眼睛:?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