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此,這四個字在姜慈腦海中一閃而過,她想到不久之前,也是為了逃婚才離家出走的郡主,如果不是這樁婚事,也就不會有後來江南發生的各種事情。
姜慈突然冷靜下來一般,坐回凳子上,神情變得有些許凝重。
趙洵聽她半天沒說話了,看了看她,問:“你想到什麼了?”
“大人剛才說……這件事要在太後壽辰上說是嗎?”
趙洵點頭,“這有什麼關系嗎?”
姜慈便湊過來,小聲問道:“恕我沒見識過如此場面,那壽辰上……會來哪些人啊?文武百官都會來嗎?”
這可真是問對人了,趙洵一來久未回京,二來他對宮裡的事也不上心;此時,他憑借年少時的依稀記憶道:“文武百官是要賀壽的,不過參加宴會的應該隻有皇室宗親。”
姜慈意外道:“我還以為是一場盛會,外族都來朝賀的那種!”
“雖不至于盛會,但皇室之内人也不少,太後喜歡熱鬧,場面定然不會小了。”趙洵說罷,“你問這個做什麼?”
“我在想……既然是皇室宗親,那定然是舉家赴會,太後的壽宴,應該沒人會缺席吧?”
“太後的面子自然沒人敢拂。我曾聽說有一年,一位老臣受了風寒,高燒不退,還帶病前來,親自送上了賀禮。”趙洵點了點頭,這時順着姜慈的話一想,也回過味來了,“你是說……”
“嗯,那時候安親王定然會攜郡主前往,說不定這是一個能和郡主說上話的好機會?”姜慈想着,若是能見到郡主,許多事情都可以當面問個清楚。
趙洵沉思片刻,說:“隻怕沒那麼順利,聽說安親王對郡主十分關愛,不常見郡主露面,就算到了宴會上也一定難以接近。再說……我也不認識郡主,到時候萬一問錯了人……”
姜慈想到之前婚約的事,驚訝地脫口而出,“大人和郡主之前有婚約在,難道沒見過郡主什麼樣子嗎?”
“沒見過。”
“畫像呢?這總該有吧?”
趙洵想了想,“也沒有。”
姜慈再一次對這個聖旨的荒唐程度感到無語。如此一來,見郡主一事就沒有她想象中那麼簡單。
不過……
姜慈轉念一想,一個新的念頭從腦海中冒了出來:這樣一來,這裡認識郡主的人豈不是隻有我了嗎?要不然我親自去?
不過這壽辰也不是她想去就能去的,現在唯一的機會是得說服……姜慈擡頭看了看趙洵,欲言又止。
趙洵現在對她的各種表情十分了解,端起茶盞,道:“有話就說。”
姜慈微微笑了一下,問:“大人可打算帶個侍女去?”
“侍……”趙洵頓了頓,已然意會,便擡眼看她,“你打算這樣跟我去?”
“反正現在宮裡也知道侯府有個丫鬟,身份應該也好蒙混過關吧?”
“身份倒是沒問題,隻是壽辰上人多眼雜,到時候你一舉一動都被人看在眼裡,你真的要随我去當這個丫鬟?”
姜慈心說區區丫鬟,她剛出道那會兒就是從丫鬟演起,這麼多年演技不是白練的,這還能演不好嗎。
“眼下隻有這個法子最方便,大人放心,旁人定不會看出破綻。”
“……我再想想。”
雖然趙洵沒立刻答應,不過在姜慈看來,趙洵态度松動,說明這事兒已經成了大半。
姜慈便不着急,又回到之前的話題,“對了,方才說到公主的事,不知公主對婚事作何想法。”
趙洵搖搖頭,“公主以前從未在京中露面,自然也探聽不到半點消息。所以就想問問你,若你在公主的位置,會拒絕這些安排嗎?”
姜慈立刻道:“那是一定,我的人生若不能自己做主,公主身份又有什麼意思。不過……每個人想法也不一樣,也許公主也有什麼難言之隐……”
趙洵微微有些動容,“也是,這事不應該拿來參考。”
“不過……壽宴上公主也會出席吧?”
“是。”
姜慈眼神一轉,道:“消息還是得向本人探聽才行。若我随大人一同前往,也許可以找到機會幫大人探查公主的情況。”
趙洵一聽,想也不想,拒絕得十分幹脆,“不行。”
姜慈愣了一下,本來還以為去的理由增加了一條,誰知道趙洵這次竟然直接拒絕了,“為何?去一次宮中,辦成兩件事,不是正好嗎?”
“情況不同,你與郡主相互熟悉,為查你身份一事出此下策,雖有風險,但尚有回轉餘地。而公主畢竟是皇室血脈,你初入宮中,貿然接近,太過危險。”趙洵深深看她一眼,“稍有不慎,罪及論死,到時候我也保不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