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換我來疼大官人 > 第66章 金瓶梅需要應伯爵 徐應悟抛棄西門慶

第66章 金瓶梅需要應伯爵 徐應悟抛棄西門慶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看官聽說,若徐應悟當真被縛榻上,又怎捱得過三日?莫說手腳生傷,便是那尿溺,也把人活活憋死了。

西門慶才去不多時,平安兒便開了門進來,先為他搭上一汗巾,不叫他赤露着身體,又叫來安兒、來興兒将他的衣褲鞋襪、房中衣箱、鋪的蓋的統統取走,連片布頭也不留下,最後連床幔都扒扯下來,這才抽了汗巾,解開他手腳便跑。

“應二叔勿怪,爹吩咐了,若給您留下半點兒遮蔽,咱幾個胳膊腿兒都得卸下來腌上臘肉。”平安兒出去帶上門,才隔窗道,“屋裡火盆燒得旺旺的,凍不着您老人家。待會兒丫頭媳婦來送飯送水,您可得在裡間兒躲好喽,要不可就……難看了。”

徐應悟聽見幾個小厮噗嗤竊笑着離去,氣得捶床怒吼。這缺德玩意兒拿準了他最知恥,赤身裸體的,莫說逃出府了,便是這房門,他也不願踏出一步。更有甚者,西門慶唯恐他制服了小厮、搶奪衣物,三餐隻叫婦女們在外答應。徐應悟叫水洗浴,連擦身的巾布,都隻送來一沓巴掌大的手帕子,他不由破口罵道:“狗腦子用到甚麼地方不好?!就他媽會算計老子!”

如此這般捱過了三日,徐應悟胸骨疼痛漸消,心中卻陰霾籠罩。他記起書中故事,西門大姐确因陳敬濟與潘金蓮奸情暴露、被趕出府要休了她,她挨了陳敬濟打罵後羞憤自盡,可那是在西門慶暴斃身亡之後許久。眼下因着一系列偶然性事件,陰差陽錯的,陳敬濟提前露出馬腳,害得大姐兒少活了好幾年。

徐應悟猜想,是自己的到來和作為,引起了蝴蝶效應,緻使書中情節或更改,或提前,或推後,總之不一樣了。他原以為自己是掌握上帝視角的“天眼玩家”,可實際上他一旦深陷其中,便隻能作為因果鍊條中的一環,無法再靠熟知的書中情節來預判未來……

不對,徐應悟突然想到,他并不是那隻蝴蝶!既然害死西門慶的贈藥胡僧乃是應伯爵假扮,潘金蓮殺了應伯爵,便不存在胡僧藥一節,西門慶便不會英年早亡,陳敬濟與潘金蓮的奸情,必然會在西門慶眼前曝光……最初扇動翅膀、導緻這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并不是他的到來,而是應伯爵的意外死亡!

《金瓶梅》的主題是欲望與死亡,蘭陵笑笑生原本要以西門慶之死告誡世人,沉迷欲望之人,必被欲望吞噬。可此間世界的《金瓶梅》裡卻因一些偶然事件,導緻原本要送西門慶上路的應伯爵,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前意外離世。沒有胡僧藥的催化作用,西門慶一時半會兒死不掉,這本曠世奇書便失去了最初的立意。換言之,《金瓶梅》需要應伯爵,需要一個能夠害死西門慶的應伯爵。

徐應悟思及此處,不禁渾身發冷,汗毛倒豎,就着火盆打起哆嗦來。他赫然明白自己為什麼會來到這裡:他應當代替原本的應伯爵完成未竟的事業——殺死西門慶、成就《金瓶梅》。

可為什麼是他、不是别人?徐應悟扪心自問,他雖千般羞恥、萬般不願,卻不得不承認,他确是極佳的人選。隻因他與應伯爵一樣,對西門慶都抱着隐秘的愛恨交織的複雜感情。

《金瓶梅》,準确地說,西門慶,是他的性啟蒙。十三歲那年暑假,他又一次踩着闆凳,從書櫃頂層取下被大人故意放在高處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上次偷看這書是在去年寒假,這一年多來,徐應悟長高了不少,下巴上冒出些毛刺刺,從小男孩變成了少年。

看到第四回“赴巫山潘氏幽歡”,書中描寫西門慶“腰間那話”六寸來長,“紅赤赤黑須,直挺挺堅硬”,徐應悟忽覺下腹湧起一股奇怪的熱浪,心口突突亂跳,須臾便面紅耳赤,兩腿間鼓出個包來。

從此他迷上了這本禁書,大人一不在家,他就偷偷翻出來看,有時夜裡睡不着,也要摸黑爬書櫃、打着電筒看上幾頁。起初他并不明白自己的性取向,直到幾年後被鄰居家哥哥點開了竅,他才意識到,令他魂牽夢萦、臉紅心跳的,不是《金瓶梅》裡那些形形色色的女人,而是最開始喚醒他性覺知的西門慶。

西門慶荒唐□□的情事,伴随他走過從懵懂到傷痛的青春期。他親眼見證高中同學大膽出櫃追愛,卻被老師同學冷暴力到上吊自殺,也在互聯網上看過無數同性戀被嫌棄的一生,他為自己的性取向擔驚受怕,他開始憎惡“帶壞”他的那本書,他恨西門慶,卻又忍不住被他引誘。書櫃裡那本《金瓶梅》都被他翻得毛了邊兒,不少書頁被他的淚水和其他□□打濕變皺,終于有一天,書脊從中斷裂劈開,它散架了。

怕被大人發現他偷看這書,徐應悟拿出攢了半年零花錢,從舊書網上買了一本同樣的替換。他翻爛的那本,被他坐公交帶着,扔到老遠處一個偏僻巷底的垃圾桶裡。

回來的路上他便後悔了,那是他的《金瓶梅》呀,是他的西門慶啊!那半年他每天都郁郁寡歡,仿佛自己身上很重要的某些東西,随着那本書一起被扔掉了。他在日記本上寫下許多如今已看不懂的青春疼痛文學,生造出各種隐晦的代号懷念他本不該想念的那個不存在的惡人。

徐應悟躺在滿是西門慶氣味的榻上,記憶中久遠的蠢動,與胸口真實的疼痛交織、重合,他恍然頓悟。十五歲那年,他曾在日記本上抄過一首英國著名同性戀詩人王爾德的詩,那時他并不會想到,這段文字會成為他某段人生最精當的批注。

Yet each man kills the thing he loves,

By each let this be heard,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