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戲内容是編劇臨時寫的大綱,抽出一小節豐滿骨架,現場發給初揚。說是劇本,不如說是情景片段。
因為内容要和主演無線貼近,契合到最好符合人物在公衆印象中的全部過往,因此編輯除非跟主演深聊過,否則不能輕易動筆。
而初揚恰恰又處于還将定未定的時刻,深談自是不可能,因此編輯隻能根據他在大衆眼中的形象編輯了幾百個字。
這點字數自然不夠描述得太詳細,隻能是個大概。
姜澄接過看過幾眼“劇本”,驚得差點笑出聲來。
該說不說,獨幕劇的編輯就是膽大敢寫,第一幕居然是梅花林裡的小貓在奔跑,和花瓣嬉鬧的場景。
這個場景來自于LTNS的專輯曲《一朵遇見貓的梅花》,是把貓和花比作情人,唱的是初戀那些酸甜。歌曲傳唱度不錯,是典型的不知歌手但會被用在各種剪輯中的歌曲。
姜澄不愛看電視劇,卻經常刷到短視頻剪輯,一說到梅花林,很難不想起“複寵”兩個字。
寓意還不錯,隻是不知道初揚會怎麼演。
隻有十分鐘的準備時間,沒有給台詞。初揚對着紙張思考,現場一片靜谧。
舟翩的目光掃視幾圈初揚,時而點頭,時而搖頭。她對助理輕聲說了幾句,助理立刻退出去,不知是要幹什麼。
兜中震動,姜澄打開手機,回複部門消息。
十分鐘後,面試官拍拍手:“時間到了,準備好了嗎?”
初揚點頭,他站起身,颀長的身影擋在姜澄前方,步伐穩定地走進會議室中央,鞠躬,而後自我介紹。
房間微空幾秒,初揚才又朗聲開篇。
他在屋子中踱步半圈,擡手拈空氣,如同接住梅花花瓣,幾句詩的念白,氣韻悠長。大概是刻意練過朗誦,發音氣口格外古樸:“梅花竹裡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初揚的文化底蘊不低。編輯連連點頭,姜澄聽不懂,引擎搜索。
這是蘇轼的《西江月》,是在說梅花無人賞玩,幽香悄然,勾動詞人情思。
但看引擎給的解釋,似乎不太貼合,說的是不求聞達的作者見物喻己,無人賞識也芬芳。但詞好在何處也看用處,初揚用在這裡,分明是在說:此刻梅花無人看見,正如同他被觀衆遺忘的過去,而一夜吹香,石橋那邊,分明有人。
他是要回到觀衆的目光中去。
初揚念完這一句,手落捂在胸口,表情是雀躍的微笑,眼睛明亮,眼神在面試一衆人中略過,模仿的是玩心頓起的貓。
這個處理不錯,他太高,蜷在一起模仿貓行不來,反而模拟貓咪想玩耍的動作和動态的矯健美更合适。隻是不求形似,觀衆應該也不太能看得出來這是貓,隻會覺得他表情靈動,是可愛的表現。
初揚又伸手,雙手合攏貼在臉一側,念白:“試問梅花何處好?與君藉草攜壺。”
張孝祥的詞,一曲眷戀過去,寫人事易移。梅花哪裡開得好呀?我與你杯酒坐下共賞梅。
姜澄看過幾部線下話劇,初揚不知拜的是哪位老師,舉手投足之間頗有話劇之味,也像是天賦好,雖然動作更偏向于可愛風格,但舉手投足全無普通男性做此類動作時會流露出的内心嫌棄便面谄媚。一句“自然生動”能打過市面上近乎九成主攻影視小生的演技。
饒是姜澄早就覺得自己該捧他,看到初揚如此表現,也忍不住有些心生歡喜。
長得好演技好,第一集SSA不就合該就是他。
總試戲時長限時兩分鐘,快結束時,初揚輕念“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是西江月結尾兩句,用來收束所有表演剛剛好,過去怎樣,未來蒼茫。
初揚在屋子裡兜兜轉轉,此刻已經踱回原地,低眉斂目,鞠躬站定。
其他人眼中滿是對初揚意料之外表現的贊歎,就連一臉凝重的舟翩都點了頭,試戲一過就可以簽保密合同。
一切順利,法務帶着合同離開。
簽字時,姜澄問舟翩:“怎麼,不滿意嗎?”
“什麼滿意不滿意的,”舟翩搖頭,“我是有點擔心啊。”
“擔心什麼?”
“他的臉太搶戲了……”舟翩歎了一口氣,“長得好看當然是件好事,但是據我的經驗,業務能力合格而顔值太過時,人們越會吹毛求疵,舉個例子,他能演出80分的成績,因為這張臉,輿論會給他壓到60分。”
相反,如果業務能力不行,演出40分,也能被誇出50分的虛高。
舟翩實在擔心SSA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