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在水上高中之前很自信,自我價值認同度也高,所以盡管她天性神經敏感,但那在過去更多的是帶來益處。
比如招人待見,很受學校女生喜歡,一旦成為朋友,她很會開解安慰人,她也時常為對方對自己的感謝和誇贊暗暗地開心。
然而在家裡不一樣,你若敏感,你若總能看見一些細節,它會讓你痛苦。
“林墨!小墨——”
客廳中林父在喊林在水的妹妹林墨,她當時在二樓圍欄,四下看也沒發現林墨,以為爸爸是有急事,八歲的林在水有點擔心,所以她飛快下樓跑到客廳,正要問爸爸是有什麼事嗎?就一步瞥見爸爸手中拿着的野草莓。
她心思活絡,尴尬地話也沒說扭頭轉身就走,步伐僵硬,她聽見林啟過了一會兒叫她的名字,然而林在水心已經碎成一片了。
經過這件事後,她對于類似的場景會格外謹慎,但還是上過幾次當。
偏心這種東西沒辦法避免的,林啟也不是不愛她這個女兒,隻是那些年林父和林母總是會争吵,陳蓮會跟林在水哭訴,林墨會更多地站在爸爸這邊。
有情緒激烈的時候,他們一度走到要離婚的地步,林在水和林墨都害怕沒有媽媽或者沒有爸爸,她會說很多很多的話來調整,試圖來當那個掌握“公理”的人。
在有幾年裡,這種手段的效果是明顯的,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了段時間,甚至在林在水初中有兩年都在生病的情況,他們心連着心,互相鼓勵,團結一緻。
那是林在水生平最愛他們的時刻,愛到在回家的列車上也會暗自許願,如果以後這個家還會有病痛,她希望爸爸媽媽好好的,如果他們出行,她希望他們永遠平安。
她是一個對父母愛很濃烈的小女孩。然而她那時還未意識到,這份濃烈的愛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痛苦。
高一的時候,該是舉家歡樂的除夕夜,卻在他們家上演恐怖如斯的“打戲”。
身為主角的林父爆發出他身為中年男人該有的力道,而另一位主角林母幾乎毫無抵抗力。
林墨和林在水都在拉林父,試圖去阻止已經被林母言語激得瘋狂的林父,她們在哭,在求,那個夜晚成了林在水終生的噩夢。
然而全程站在弱勢方林母這邊的林在水什麼也沒得到,她心疼地抱着母親,拿藥給她抹額頭碩大的血包時,淚水忍不住的長流,林母也在哽咽,她讓女兒不要哭,沒有多大的事,不要讓他們瞧不起咱娘倆。
林在水跟她說了很多,支持她和爸爸離婚,也說自己有能力,完全可以養活日後的她們。
那是她們的心第一次靠得那麼近,為了讓父親有所警醒,她這個女兒誇大母親的傷勢,企圖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林父愧疚。
陳蓮待在二樓,一樓客廳沙發上冷靜下來的林啟态度很好,他承認是自己的不對,也說這事是他做錯了。
她爸就是這樣,林在水已經分辨不出他的言語裡有幾分真,他是個有些大男子主義,嘴巴很會說話的人,所以林在水心裡沒觸動,她還是想讓父母離婚,她不能再承受一次自己的媽媽被打成那樣的情況。
第二天早上,餘溫還未消滅,他們就再度因為同一件事争吵,林在水沒忍住當媽媽堅定的靠山,和她站在同一條繩上,這時林父的将矛頭指向她:“在水,你就一直站在你媽那邊吧!”
林在水太青澀了,她太小,都沒有出過社會,不懂得給自己留後路,眼中看到的事實是林啟期負她的媽媽,這就足夠了。
林父不會遷就她:“可以啊,你要跟着她,以後我都不會管你了。”
父母一句“不管你”對于孩子來說無異于撤走要過河的獨木,那一刻,恐慌,驚懼,無知撲天蓋地而來掩沒了林在水,然而倔強如她,她不會退縮。
……林母陳蓮後悔了,冷靜下來後,她作為一個母親,一個成年人,有自己的考量,自己的顧慮。
林在水可以不懂事,但她得為女兒以後的前途考慮,還有感情,和林啟幾十年的感情那不是輕易割舍掉的,所以她後悔了,那個在除夕夜被自己丈夫“家暴”,揚言說以後分開過的陳女士後悔了。
沒過多久,他們夫妻倆和好如初,然後,林在水成了那小醜。
往後歲月裡,和爸爸林啟之間的交流很少,失去信任紐帶的每一次對話,她都拿不準他說的話是真心的,還是開玩笑的。
她和他基本不會主動打電話給對方,林在水更是能避免和他待在一起就盡量避免,這麼些年,父女倆要說形同陌路那倒不至于,隻是每一次相見,總要花些時間來融化掉彼此之間的冰牆,才能自如的對話……
對愛如此看重的林在水對小動物,由其是貓和狗非常熱愛。
在她很模糊的幼年時刻,有一隻大白貓陪伴着她,很大了,父母都會拿這隻貓與她發生的趣事當飯後談資。
但其實林在水記不清那些事,也記不得貓的樣子。直到初三那年,她撿到一隻黑色的小狗,好說歹說,求父母後,這隻狗被留下來。
雖然小土狗不能進屋,但林在水給它在外面院裡搭了一個木屋,從此,林在水多了個夥伴,多了份牽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