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幕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開始,曆朝曆代下的一部分皇帝就開始不淡定了。
這人,最怕的就是有對比。
當皇帝的也不例外。
畢竟都是皇帝,有的也同樣都是“開國皇帝”,誰又比誰差?
原本就隻是聽一下天幕講這過去的秦漢曆史,結果現在,好多都開始下意識盤算自己的“德行”了。
劉邦:他這結束了秦末亂世的開朝皇帝總算一個吧?
看天幕對他後世子孫的評價也不低,而且都能打匈奴了,還有那什麼出使西域,絲綢之路,可見他這漢朝在後面發展還不錯?
劉邦毫不心虛的想着,這功績,不得也給他算點?
劉徹就不多說了,酸就一個字。
他是肯定覺得自己這皇帝當得挺不錯,甚至谥号還是“武帝”,你瞅瞅。
李世民倒是顯得“謙虛”,畢竟大唐的開國皇帝不是他。
至于他這個皇帝是怎麼當上的......
不過比起李世民的多思,另一個平行時空的李隆基就沒想那麼多,心想他這大唐盛世,怎麼也能撈個千古一帝當當吧?
趙匡胤剛當上皇帝沒多久,也沒心思想那麼多。
倒是躊躇滿志,且看今後,等他将朝堂穩固下來,後世子孫中,大概早晚也能出個千古一帝吧。
再到朱元璋這裡,則是信心滿滿。
這鞑子被趕跑後,現下又是他漢人的天下,怎麼不算大功一件?
朱棣也在聽着,心下翻湧出思緒,但複雜居多。
也不知這天幕後面還會講到什麼。
不過現在說的這些話倒是通俗易懂,讓人也不禁感歎,當初秦始皇實行的這些政策,倒的的确确是福澤了後世的朝代。
【統一度量衡,和統一貨币,哪個更重要?】
【有人認為,統一度量衡不如先統一貨币,統一貨币更重要。】
【首先明确一點,貨币肯定也是要統一的,這件事,秦始皇也去做了,不過他是在逝世的那一年才把這件事給辦了,在這之前,顯然在秦始皇看來,統一度量衡這件事,要比統一貨币這件事重要多了,為什麼呢?】
【因為在當時能用來交易的,不止是貨币。】
【糧食也能用來交易,并且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糧食完全可以充當貨币來使用,再從宏觀角度來看,當經濟不發達的時候,貨币的統一對比國家稅收而言,就顯得不那麼迫切了,而國家收稅,統一度量衡才是最緊迫的要務。】
【舉個例子,當度量衡不統一的時候,各地收稅的計量方法不一樣,标準就不同,有的地方一袋糧的程度算一成稅,有的地方則要兩袋糧的程度算一成稅,這對比一下,交多了的肯定就不願意了,不願意,就可能鬧出事來,對國内安定也有影響。】
【再者說,度量衡不一樣,收稅的官員在其中可操作的地方也多了,甚至老百姓都不知道這個官員貪沒貪。】
【而再往上說,稅收一層層上繳,估計朝堂也很難摸底,不好算,也沒有标準可衡量,所以統一度量衡很重要。】
嬴政不由得點頭。
他現在是越聽天幕說話,臉色越柔和。
講得好,好聽,愛聽,請繼續講。
【好的,這三個惠及千秋的政策就先簡單說到這裡,還是讓我們回頭看一下陳勝吳廣的起義,畢竟這是我國曆史上農民起義的第一槍,還有六國的複國運動,以及在這樣的氛圍下,多地也掀起的起義風暴,讓秦國驟然成了衆矢之的。】
嬴政:“............”
算了,繼續聽這個也可以。
【函谷關這個地方,大家應該挺耳熟吧,當初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在一個叫周文的率領下,向西攻秦,就一路打到了函谷關,當是時,已然是離鹹陽城不遠了,形勢可以稱得上十萬火急。】
【不過要不怎麼說是秦滅六國呢,秦始皇剛逝世,可不意味着秦國的軍隊就不能打了。】
【什麼事物在消亡之前,也總要掙紮一下。】
【而秦朝,這個滅了六國的戰争機器,哪怕氣數已然将近,可還能憋着一口氣,再吊出一口仙氣兒來,不僅能把陳勝吳廣的起義軍給趕出函谷關以外,還幾乎能再将六國給打一遍,讓六國看看,大哥雖是要日薄西山了,也是能一拳拳幹倒人的。】
六國之人:“............”
真的假的?
天幕你可不要故意踩他們!
【我們先來看看,陳勝吳廣起義這期間,全國各地都還發生了什麼——】
【起義軍在周文的帶領下打入函谷關,隻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而與此同時,魏國的魏咎,在陳勝的扶植下成為了魏王,而陳勝的手下,一個叫武臣的打下了趙地,但自立成了趙王,武臣的手下韓廣去攻打燕地,又被當地人擁立成了燕王。】
【除此之外,齊國的田儋在齊地複國,項燕的兒子項梁在吳地造反,還有劉邦也在自己的沛縣老家起義造反。】
【這裡簡單提一下,劉邦原名劉季,不過為了方便,以後都叫劉邦了。】
【再說回這些起義造反還有複國,可以說是在秦國遍地開花了。】
【這裡要說一句,起義軍的吳廣也率兵去進攻了重鎮荥陽,但還記得李斯的兒子李由嗎,那個被誣陷不積極鎮壓起義軍的,其實他在荥陽這個地方,将吳廣的起義軍給堵截了,這也算是陳勝吳廣起義軍這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唯一不順的事情。】
聽到這裡,李斯不由得擡頭望向嬴政。
希望嬴政在聽到這一點的時候,能夠多多寬容一二。
他死不足惜,可他的家人是無辜的。
嬴政注意到了,但沒作回應。
對于李斯的處置,他還要再多思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