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墨淵的聲音從通訊器中傳來,帶着一絲電流的雜音,打破了公寓内的沉寂。
王悅宜立刻坐直身體,微微眯起了眼眸。軌迹也停止了擺弄手中的空咖啡杯,豎起耳朵,好奇地湊了過來。
“林耀華,聯邦政府中央科技部的高級研究員,負責一個代号為‘深淵能源’的項目。”墨淵的聲音一如既往的平靜,“這個項目的加密等級高得離譜,我花了三個小時才撕開一道口子。”
“深淵能源?”王悅宜重複道,皺起了眉頭。
“聯邦政府在研究如何從大裂縫深處提取一種特殊能量結晶。”墨淵停頓了一下,電話聽筒裡響起虛拟鍵盤敲擊的聲音,“有意思的是,這個項目正式啟動的時間,和六角幫開始全面控制徹蘭市藥品市場,是同一年。”
“啧啧啧!”軌迹吹了聲響亮的口哨,随即又冷哼一聲,“天底下哪有這麼巧合的事情?”
“還有更巧的。”墨淵的聲音也冷了幾分,“我找到了一張三年前的照片,加密存儲在某個廢棄的服務器節點裡。”
滴——
這時,王悅宜的手環屏幕亮起,一張略顯模糊的全息照片投影在半空中。
照片上,林耀華和另一個男人并肩站立,背景是一座沒有任何标識的灰色建築。
林耀華身旁的男人穿着考究的西裝,面容儒雅,正是赤松風。
“這是哪裡?”王悅宜的視線掃向照片背景的建築上。
“官方标注為‘第7号地質觀測站’,位于大裂縫邊緣的無人區,正對着五十年前最初發現克魯格亞和‘異常現象’的坐标點。”
王悅宜的瞳孔瞬間縮成針芒,腦中無數線索開始飛速串聯:“所以,六角幫,聯邦政府中央科技部的科學家,還有那些該死的黑色寄生物……它們之間果然存在某種聯系。”
“而且,”她猛地站起身,在狹小的公寓客廳空間裡開始來回踱步,指尖則無意識地敲擊着手環,“林耀華體内的黑色物質,比礦工姜浩的更強,更活躍,甚至表現出适應性……就像,就像在進化……”
“進化?他們在研究什麼鬼東西?培養皿裡的惡魔?”軌迹摸着下巴,眉頭緊鎖。
“不知道,但我有種非常不好的預感。”王悅宜停下腳步,望向窗外被霓虹燈染成彩色的夜空,以及遠方那道如同城市瘡疤的大裂縫,“這件事,恐怕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複雜。”
滴滴滴——
就在這時,通訊器響起。
是地下醫院撥來的通訊。
“王醫生,林教授醒了,情況不太好,他指名要見你。”仿生護士沒有感情的聲音從手環裡傳來。
————
地下醫院特護病房内,消毒水的氣味混合着一絲若有若無的鐵鏽味。
林耀華半靠在病床上,臉色比之前更加蒼白,嘴唇幹裂。
在看到王悅宜進來之時,他掙紮着想要坐起身,卻被一旁的助手李月眼疾手快地按住。
“别動,教授!傷口會裂開的!”李月的聲音緊繃。
“王醫生……”林耀華的聲音虛弱,“你……你知道暗影苔,對嗎?”
“嗯?”王悅宜眼神一凝,緩步走到林耀華的床邊,“你怎麼知道?”
林耀華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創造了它。”
他艱難地擡起手,示意李月幫他操作手環,調出了一段加密的全息記錄。
畫面抖動着展開,幽暗的環境,儀器閃爍着微光。
幾名穿着防護服的研究員正小心翼翼地用機械臂夾取一塊不規則的黑色結晶。
那結晶表面光滑,泛着微光。
突然,結晶表面猛地爆開,一團濃郁的黑霧,瞬間将距離最近的一名研究員吞噬,整個過程不過幾秒鐘。
然後,畫面劇烈地晃動幾下,随即戛然而止。
“咳咳咳!這是三年前的記錄。”
林耀華劇烈地咳嗽了幾聲,李月連忙幫他拍背,
“我們在大裂縫深處發現了這種黑色結晶……我們稱之為‘深淵之核’。它蘊含着難以想象的巨大能量,理論上足以解決整個聯邦的能源危機。但它極不穩定,會自發釋放出那種……那種侵蝕性極強的黑霧。”
“暗影苔能穩定它。”王悅宜瞬間明白了林耀華的意思。
“沒錯。我們偶然發現大裂縫中某種罕見的苔藓植物能抑制黑霧的活性。于是,我們對其進行了基因改造和定向培育,創造出了暗影苔。”
林耀華的眼中閃過一絲無法掩飾的愧疚,
“聯邦政府縱容六角幫壟斷藥品市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掩蓋深淵之核的大規模秘密采集和相關研究。赤松風……他負責提供‘安全保障’和資源調配。”
“那為什麼還會有人感染?比如你和那名礦工。”王悅宜有些不解。
“三個月前,實驗突然失控了。”林耀華的聲音變得沙啞,“深淵之核……它開始主動侵蝕接觸它的研究員,就像……就像有了自己的意識。我也在那次事故中被侵蝕了。本博市的超級AI分析了我的情況,結論是……這種侵蝕不可逆轉,無法清除。”
他擡起頭,渾濁的雙眼緊緊盯着王悅宜:“我抱着萬分之一的希望來到徹蘭市,想來看看地下醫院的人類醫生是否會有辦法。”
“那……你認識瑪麗嗎?”王悅宜突然問道。
“瑪麗?”林耀華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你是怎麼認識她的?”
“她曾經是我的病人。”王悅宜冷淡地回答,“正是她給了我一支針對暗影苔的特異性抗體才救了你和那名礦工的命。”
“那就對了……那就對了……”林耀華微微側身,費力地從枕頭下摸出了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黑色芯片,塞到王悅宜手中,“這是研究站最高權限的密鑰和坐标。我需要你去那裡一趟,不惜一切代價,取回所有的原始數據,特别是關于‘深淵之核’的完整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