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家二房要分家的事情,不出半天,全村的人都知道了。周淑雲一大早帶上林榆去了鄉裡,現在不是趕場的時候,但是鄉裡做生意的店鋪照舊開門。離鎮子最近的便是杏花鄉,雖然比不上鎮子繁華,卻是一處小有規模的城鄉結合部。
先去下街買肉,再去上街打酒。周淑雲偷偷買了一顆糖塞給林榆,經過昨天那件事,林榆在她心裡地位已然超群,一顆糖遠不止什麼。
周淑雲正拉着林榆要走,随機又折返回去,數出十四個銅闆:“再包七顆。”
家裡兒子兒媳各各都是好的,不說皮實的小子,就隻說月華,這些年也忍了不少。周淑雲不想偏心,叫大兒媳婦寒心,幹脆都買了。
糖金貴,一顆糖值兩文錢,抵得上一枚雞蛋了。但是今天分家,是個好日子,該慶祝慶祝。
周淑雲和林榆提上酒肉,匆匆返回村裡,道:“酒肉送給族老們,請人家幫忙辦事,就不能虧待他們。一斤酒肉雖然不算多,可是進了嘴也是香的不是?”
活了幾十年,這點做人的道理總該學會。要不是有她操持家裡,隻怕二房和大房一樣,在村裡說不上幾句話。人情往來雖然麻煩,但若是到了關鍵時候,總能用的上。
林榆跟在身後,不說學習多少,也能耳濡目染。
“再去趟村長家,等房屋和田地劃出來,讓大川他們跟着去縣衙裡辦籍冊。”周淑雲渾身充滿幹勁,仿佛立刻就能瞧見以後的好日子。
林榆進了孫家,自有長輩說話。他看見孫彥,孫彥住的東屋,一根木棍支起閣窗,他正坐在窗下看書。一本薄薄的書,書頁已經泛黃,但能看出主人很愛惜,連卷邊都沒有。
孫彥同樣也看見林榆,他趕緊小心翼翼合上書本走出去:“昨夜我也在,你那些話說的很好……以前讀過書?”
林榆一直都和孫彥不熟,不過是見過兩三次,但孫彥每次都很熱情,他當然也樂呵呵回話,就當交個朋友,林榆道:“讀過一些,不多……你在看什麼書?”
孫彥摸摸頭,有些不好意思:“千字文,隻學到這裡,你昨天說的那些,我也沒讀過。”
都是基礎的啟蒙書,《百家姓》《千字文》,林榆眼睛滴溜一轉,心裡打起那本書的主意,狡猾一笑道:“那本書,你方便借我看嗎?”
古代一本書值不少錢,要是孫彥拒絕,林榆也有所準備。但孫彥隻是猶豫了一瞬就點點頭,似乎不舍得又不想讓林榆失望。
随機孫彥才反應過來,詫異地道:“你竟會寫字?”
“會的也不多。”
現代文字經過演變,和古代文字是不一樣的。但部分文字沒有太大變化,林榆能結合自己背誦過的現代版《千字文》,研究出古人的文字,這并不困難。
周淑雲把酒肉交給孫志安,又坐下和村長媳婦說話聊天,她轉頭瞥一眼,見林榆和孫彥不知道在說什麼,說着說着就笑了。
哎……罷了,她家大川不肯接受林榆,她也不強求。
接過酒肉,孫志安帶上筆墨紙硯,和周淑雲一起往賀家去。分家是要緊事,分完還要去縣衙一趟,可有的忙碌。
林榆自然要走,孫彥也趕緊跟上去。兩人說說笑笑,林榆得知孫彥手裡還有幾本書,便一次性借了,等分完家再來拿。
說着說着,就到了賀家門口。林榆驟然看見賀堯川,賀堯川也看向他,目光在他和孫彥身上來回看,一臉的陰霾和脾氣。
孫彥正要說話,就看見身旁的小哥兒頓時扔下他,滿眼笑意奔向賀堯川。
“田地分出來了?”
林榆朝他走過來,還和他說話,叫賀堯川神色漸漸緩和,他點點頭:“堂叔伯和幾位族老丈量過,家裡分了三畝水田,一畝荒田。”
這點田産,絕對不夠一家七口人吃飽,以後的日子隻怕要勒緊褲腰帶。賀堯川又悄然看一眼孫彥,孫家田産二十畝,頓頓幹飯都能吃上,他們家……比不上。
一想到這裡,賀堯川眼裡那點神采淡去。他沒讀過書,也沒别的本事。唯有埋頭幹活,他不怕起早貪黑,也不怕勞累,不會比别人差的。
林榆從紙包裡捏出一顆糖,放在賀堯川手上:“我們一起努力,日子總能好起來。”
他說的是“我們”,賀堯川微不可察頓一下,林榆還以為是錯覺。隻覺得賀堯川神色逐漸明朗,似乎陰霾一掃而空。
“我進去看小溪。”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