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杏花鄉趕場的日子,兩側房屋鱗次栉比。一眼能望到盡頭的三條街,便組成了整個杏花鄉。林榆和賀堯川穿過牌坊,往人最多的中街去。
鄉裡不比鎮子繁華,來往都是周圍的農戶,自然也不需要繳納市金和過所,好處是賺多少都是自己的。
林榆和賀堯川人擠人,被圍在人流中央。賀堯川時不時回頭看一眼林榆,确認小哥兒跟上來。
林榆身旁圍着一個膀大腰圓的大漢,那漢子渾身都是力氣,用力一擠插隊,把林榆擠到一旁,撞在賀堯川身上。
賀堯川趕緊拉着林榆,邊往前走邊說:“杏花鄉周邊村子多,這裡是最熱鬧的鄉市。等明日過了趕場時間,人也就少了。也就是趁着人多,東西才好賣。”
林榆點頭,回拉賀堯川的手,說:“我們找一處空地安置,再往後面走就不是賣竹蔑的地方了。”
賣農具的都在街尾,他們來晚了,好位置都被占了。隻有一塊方寸大的空地,很逼仄,隻能容納下兩個人。
賀堯川把十個筐子放在面前,搬來一塊石頭讓林榆坐,随後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也是第一次賣,不知道行價如何。你先坐在這裡,我去打聽打聽。”
“好,我替你看着。”林榆也沒閑,把編的小玩具拿出來。
昨天編了二十個,都用麻繩串連起來。他又砍了一截竹筒,讓賀堯川幫忙打洞,然後把麻繩穿過小洞挂在上面。
走在街上搖搖晃晃,頓時吸引了好幾個小孩子的注意。林榆也是第一次賣東西,不知道行價。同時也發現,鄉裡沒人賣這個。
他想起昨天周淑雲說過,鎮上一個要十文。鄉裡肯定比不上鎮子,都是手頭拮據的農戶,貴了也沒人買。林榆左思右想,先定價五文錢。
而人群中的賀堯川裝作顧客,打聽了好幾家竹篾匠的價錢。他發現這兩天竹筐的價格低,隻能賣十八文,因為正趕上春耕,趕場的人不多。
賀堯川也定好價錢,賣十六文一個。他編的都是大竹筐,照平常的市價,要賣二十文一個,他手藝比不上竹蔑匠,隻能賣便宜一些。
回到攤子上,發現地上的小哥兒背對着,拿着一塊木牌不知在搗鼓什麼。
對面攤子就是木材鋪,林榆問木匠要了一塊廢棄木闆,又拿了一塊木炭寫字:竹編玩具,五文一個。他還給賀堯川的筐子留了一行位置。
林榆把木闆給賀堯川:“我們的價錢占優勢,如此一來,也方便别人看價。我幫你把價錢寫上,咱們就可以開張了。”
賀堯川認真看着林榆寫的字,一筆一劃都工整好看,他笑着點頭:“好,那你幫我寫。”
這些天每天早上都跟着林榆學認字,但是認的不多,價錢兩個字他就不會寫。還是林榆厲害,什麼都會。
快到辰時,人越來越多。他們兩個坐在石頭上,看着人來人往。路過的人都隻是看一眼,随後匆匆走開。
他們選的位置偏僻,更多的人直接路過,連看都沒看見。坐了一炷香,一個也沒賣出去。
這樣幹等着不是辦法,林榆忽然站起來拿着木闆對人群開喊:“走過路過看一眼,竹筐竹玩具都便宜賣了,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叔叔嬸嬸們買竹筐嗎,我們家竹筐個大又便宜。”
電視不是白看的,林榆廣告詞信手拈來,大家的視線都往這邊看。
賀堯川見狀也反應過來,跟着林榆一起吆喝。他倆這麼一喊,果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主要還是便宜二字,鄉下人一文錢都要攥在手裡,能省一文最好。
“小夥子,這竹筐多錢?”一個老農靠過來,站在攤前看了又看,似乎在猶豫。
賀堯川知道怎麼做生意,臉上擺出一個笑:“老人家,我們家的竹筐十六文一個,您看看。”
老農左看右看,放下一個拿起另一個,似乎不太滿意,他搖搖頭:“做的不好啊,成色差了些。”
賀堯川趕緊道:“雖說看着不好看,但又大又能裝,竹縫都編的密,毛刺也打磨過,用着一定順手。”
他說完,林榆趕緊補充:“爺爺您想,咱家雖然成色一般,可它便宜啊,您省下兩文錢,就能多吃一個雞蛋不是?”
這麼一說,老農果真有些心動。來之前找老婆子要了十八文,如此他自己還能偷偷留兩文。這筐子雖然長的醜,用起來卻是一樣的。
他顫顫巍巍掏出錢,道:“成,你給我來一個。”
林榆和賀堯川驚喜一笑,終于開張了。
剛賣完筐子,不遠處一個小孩看見搖晃的玩具,鬧着讓他娘買。他娘沒辦法,不買兒子就不走,還要趕着回去幹活。
一打聽價錢,五文一個。婦人直接拉着孩子走了,小孩子一哭,反挨了一巴掌。“耍什麼耍,你今天回去再亂跑,仔細你的皮!”
林榆笑了笑也沒在意,和賀堯川繼續叫賣。最後陸陸續續來了幾個買筐子的人,就連林榆的小玩具也賣出去五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