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被刷油烘烤過,那顔色也應該是幹枯的棕黃色或淡黃色才對,怎麼會呈現出這樣充滿光潤色調與彈性質感的誘人色澤呢?
不僅如此,從司甯遞過來的“豆沙包”那裡,還不斷散發出面食被烘烤後特有的飽滿香味。
隻是在此時,仙羽還說不出來具體哪裡和想象中不同,總之就是感到非常不一樣。
将這種點心咬上一口,也不是想象中類似包子或饅頭的口感。
而是在它表皮酥脆、内部松軟的同時,卻絲毫不感到油膩的,難以描述的奇妙口感。
這個“豆沙包”的皮倒是比較厚,第一口居然沒有咬到内餡、直到第二口才咬到。
盡管如此,在仙羽看來,由于這種“豆沙包”的皮比内餡更為美味或者說稀有的緣故,即使它的皮比較厚,卻也不能說是什麼缺點,隻能說是一種特色吧?
吃到“豆沙包”中的“豆沙餡”的時候,仙羽才意識到一件事。
原來,這款點心的味道不是甜味,而是鹹味的。
雖然這鹹味十分淡薄、以至于在最初吃的時候,仙羽甚至沒有察覺到。
但這的确是鹹味、而非甜味的點心。
這款“豆沙包”的餡料顯然是如名稱所說一般的“豆沙”,但卻與仙羽所知的普通豆沙大不相同。
它不但是鹹味的、而且帶有一種奇妙的香辛味道,那顯然是加入了鹽與香料的特殊豆沙,與一般的甜豆沙是完全不一樣的風味。
但是,簡單地說成是“鹹豆沙”也不太合适。
在仙羽看來,這種風味新奇的豆沙餡,或許應該命名為“五香豆沙”或“椒鹽豆沙”比較好。
盡管,這種“五香味”“椒鹽味”也和仙羽所知的“五香味”與“椒鹽味”都不太一樣,但她羽已經沒法在自己的記憶與經驗中找到更好的詞語來描述了。
總而言之,它的餡料就是這樣充滿香料味道、但絕不會顯得太過分的鹹味豆沙,吃起來既細膩又可口。
這豆沙餡中香料的味道雖然濃郁,但實際品嘗的時候,卻又令人感到堪稱爽口了。
當仙羽的注意力,從令她覺得極為新奇的豆沙餡中暫且脫離出來的時候,她便又一次意識到了包裹餡料的“包子皮”的獨特美味。
(這真的是太蓬松柔軟了……)
仙羽試着動手撕扯了一下之後,發現“豆沙包”的這層“包子皮”與記憶中的“包子”“豆沙包”以及其他面食的質感都全然不一樣。
不僅是由于烤制而制作出的金黃酥脆的外皮不尋常,還有松軟多孔的白色内部的質感也十分特别。
相比起來,仙羽曾經吃過的面食,就太過于“死闆”了。
仙羽注意到,這種“豆沙包”的面食部分不但蓬松而且頗有彈性。
甚至可以在撕扯的時候拉到兩倍長,也可以相對随意地捏合成無空隙、較為緊密的質感,這時吃起來卻也具有另一種意義上的彈性。
“豆沙包”的香味,雖說是以鹹為主、輔以香辛料的調味,但其中又夾雜着濃烈的奶香、俏皮的蛋香以及優質面粉特有的甜香。
這些香味單獨存在時都很常見,但混合在一起的情況卻是很稀有。
雖然混合在一起的态度似乎很随意,但品味起來,卻又覺得簡直是精心設計出的藝術。
總而言之,這種點心确實美味,美味的程度遠超于仙羽預期中的水平。
“我……吃飽了。”飽餐之後,仙羽白皙的臉頰染上紅暈、有些害羞地說道。
仙羽會因為這件事害羞,是有原因的。
那些司甯被重新裝在木盒中、遞給仙羽的豆沙包,加起來一共八個。
雖然數量聽起來非常多,但豆沙包的體積卻并不是很大。
它的大小比拳頭還要小上一圈,本身又是蓬松輕巧的質感,飽腹感其實不強。
若是真正貪食的人,一口就吃掉一個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是因為仙羽本身就很珍惜食物、而且喜歡品味美食的緣故,她才會一口一口小心地進食的。
仙羽雖然吃的時候速度很慢,但并沒有由于細嚼慢咽而覺得很容易就吃飽了。
結果,她還是遇到了“連續吃了六個,才覺得應該停下來”的尴尬情況。
而且,這六個豆沙包吃下去之後,對仙羽來說,也并不是典型的“吃飽了”,而隻是“九分飽”而已。
因為仙羽不僅珍惜食物、也比較注重健康的緣故,所以,她吃東西時通常都是吃七八分飽就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