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趙氏并不把這點小事放在眼裡,她堂堂大理寺卿的夫人還能被個小賭坊的人給吓到不成。
隻是她女兒馬上就要進宮參加皇上的壽宴了,這節骨眼兒上不能出岔子,才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她自己從私庫裡拿些銀子出來給兒子還了賭債,卻不想那賭坊的人竟直接去了護國郡公府。
原來趙氏平日裡就一直教導何祖銘要好好跟趙家的表哥表弟們搞好關系,畢竟趙家總是他們母家,有母家撐腰别人才能高看她們母子一眼。
隻是趙氏畢竟私德有虧,那些嫡出的少爺根本不屑于同他們相交,何祖銘就隻能巴結着那幾個庶出的表哥表弟。
這次也是他沾光跟着幾個出身更好的少爺去的賭坊,隻是人家正主還沒怎麼樣,他們這幾個陪玩的就将身上的銀子都輸光了,為了臉面隻能跟賭坊借了銀子來周轉,卻沒想到運氣不好連借的銀子都賠進去了。
何祖銘不敢跟趙氏說這些,漸漸地就把欠銀子這事給忘了,直到賭坊的人找上門來才想起來,但他到底無賴慣了沒把這個當回事,反正在他心裡他娘親總會幫他把事情擺平的。
他們不放在心裡,對何妙芙來說這是個好機會,不管因為什麼,賭坊的人是真的往趙家去了,而且越是門第高的人家越重視臉面,何祖銘帶累了趙府的名聲,這事若是傳出去,趙家絕對不會輕饒了他們。
更何況大啟律法禁止官員賭博,說不得何輝和趙家還會因為教子無方被人參上一本的。
她原意是想讓那賭坊的人去趙家鬧一鬧,最好是能鬧得大些,讓趙家徹底厭棄了趙氏,将她逐出家門才好,但她還是低估了趙家的能量。
何家是上一輩何老太爺入仕以後發展才起來的,雖然也能稱得上是新貴人家,但背景和底蘊到底比不上護國郡公趙家。
趙家自前朝時就是豪門大族,在大啟建朝是又有從龍之功,發展最鼎盛時曾位至超品國公,也就是這兩輩才逐漸沒落,但好歹也還是個郡公。
是等閑人惹不起的龐然大物,賭坊的人都是些人精,怎麼會被人輕易挑唆的了的,他們之所以來趙府主要還是因為當初簽借據的除了何祖銘還有個趙府五少爺趙幼楓呢。
這回賭坊的人不像是在何府那樣強硬,敢在正門外大聲呼和,他們敲開趙府的一個角門隻說是來找五少爺的,讓守門的小厮去找了個可以說話的管事。
等管事到了他們才将趙幼楓借銀子不還的事情講說出來,又有借據為證,那小管事并不能做主,最後還是趙管家卡出面将人打發走,兩方說定了等事情核實以後,他們自會去還銀子的。
何妙芙的派來跟着他們的人悄悄地跟在他們後面,聽他們的對話知道鬧不起後就将他們說的牢牢記了下來,等這些人離開後也跟着快步離開了。
他們都不知道那趙府的大管家拿着這借據很是頭疼,這五少爺雖然是庶出,卻有個受寵的姨娘,所以行事向來不着調,本來大夫人就對他們母子不滿了,卻不想又闖出大禍來。
趙家是何等人家,怎能容忍債主找上門來,趙管家都已經能想到大夫人知道這事以後該是何等暴怒了。
他來到主院找到大夫人的貼身婆子将五少爺賭錢借貸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給她聽,又将拮據給她看了,才回到前院等消息。
那婆子一聽到這消息連忙進屋去回話,大夫人蔣氏知道後先是憤怒又是害怕,趙幼楓做出這等丢臉的事,傳出去都會說是她這個嫡母沒有教導好庶子,平白無故被人壞了名聲,蔣氏怎麼能不氣。
本想立馬将人叫來責罵,但轉念一想,這可是個好機會,她早就看那幾個妾室不順眼了,仗着生了兒子便不将她這個正妻放在眼裡,正好可以趁這個機會好好收拾收拾她們。
趙幼楓是趙府大老爺的庶子,按輩分是何祖銘的表哥,隻是他資質平庸不得父親看重,所以他在趙府裡其實無甚地位,雖然他姨娘在父親那裡有些的臉面,讓他在外人眼裡也算光鮮,但他也自知在嫡母眼裡什麼也不是。
突然被嫡母傳話,趙幼楓心裡有些忐忑,給那婆子塞了銀子後才知道東窗事發了,前些日子賭輸了那麼多銀子他本就心虛,隻是何祖銘說的好好地他會将銀子還了,趙幼楓才漸漸放下心來。
直到嫡母身邊的婆子來找他,趙幼楓才發覺被何祖銘坑了,頓時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還沒到主院就已經手軟腳軟了,等看到面色沉郁的嫡母時更是吓得六魂無主,不由分說的就将所有的責任推到何祖銘身上了。
蔣氏一聽又是那個不知廉恥的外嫁女闖出的禍,雖然知道趙幼楓的話不能全信,她還是帶着人去了婆母趙老夫人告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