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這位準王妃據說是皇後的堂妹,當初太後想讓九王爺娶定國公家的姑娘為王妃,奈何顔色好的兩個進宮了,剩下的不是年紀太小就是九王爺沒看上,這才從皇後那一支裡找了這個。
現在後宮太後沒了皇後也沒了用處,定國公被緻仕,隻剩下齊國公府在朝堂上單打獨鬥。
但失去了依仗的張家明顯不是别人的對手,他僅存的那點勢力就快被瓜分完了,這時候他們急需一個新靠山,而依靠太後扶持的九王爺自然入不了張家的眼。
正好有這個機會,張家就想借機再送一個姑娘進宮,他們家能出一個皇後,未必不能再有第二個,如意算盤打得這麼響皇上怎麼猜不到,可他實在厭惡這些人,不想宮裡再添一個張家人。
“娘娘,怎的大選時不見這位張姑娘?”宮裡的妃子們沒人見過這位準王妃的真人,因為定親的時間太趕,她們隻看過畫像,所以對這位很感興趣。
莊貴妃莞爾一笑,“太後當時就想着将人指給九王爺,就免了她的選秀。”
這下衆人都一籌莫展,既是太後賜的婚,皇上也不好駁回,可也不能讓堂堂國公府的小姐去做側妃啊。
何妙芙有點可惜錯過這麼個立功的好機會,不是她不想讨好皇上和莊貴妃,瞧瞧那快轉出影兒來的佛珠,腦子裡的那點熱切就冷下來。
這是莊貴妃的習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轉佛珠的動作就會很快。
想想也是,定國公府可是太後的母家,齊國公府是皇後的母家,先帝還活着的時候,這兩府同氣連枝,與莊貴妃所出的林家不睦。
當初林家突遭大難,如此龐然大物一夕之間倒塌,甚至族人一夜之間盡皆死去,如此迅速的的動作,隻憑着劉家一家的勢力恐怕是做不到的。
以當年的情勢,其間少不了其他世家的推波助瀾。
所以不管因為先帝時期林家冤案,還是周太後和張皇後近幾年的所作所為,放任張家成為衆人的笑柄才是莊貴妃想看到的。
何妙芙确信如果不是聖旨已下,大局已定,莊貴妃一定會不遺餘力的勸說皇上收下那個三王女。
因此既要幫皇上解決目前的問題,又能讓莊貴妃出氣的計策,才是目前最合适的。
何妙芙腦筋急轉,她努力回憶前世這個麻煩是怎麼解決的,卻驚覺前世根本沒有和談這回事。
前世大元帥沒被刺殺,瓊貴妃依然是宮裡最有權勢的妃子,雖然淑妃坐上後位,可她才做了四年皇後就死了。
沒了可以借鑒的前例,何妙芙值得依靠自己,思來想去,她腦海裡突然出現前世曾聽過的一個傳言,正适合現在的情景。
隻是這個法子有些卑鄙,但卻是現在最合适的解決辦法。
她有了決斷就不再猶豫,在心裡将那個想法反複琢磨,直到能夠切合現在的條件才徹底松了口氣。
她安安靜靜的坐着聽其他人談論,堅決不插嘴。
她太了解這些人的脾性了,隻要她表現得争強好勝一點,一定會受到衆人打壓,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她覺得還是單獨跟莊貴妃說比較好。
一上午過去,眼見着商量不出個什麼結果,賢妃淑妃等人都坐不住了,莊貴妃也有些疲乏,左右和談之後要着手準備太後的葬禮,還要守孝一年,來得及想。
她又在衆人離開前宣布兩日後是招待南蠻來使的大宴,叮囑衆人這兩日安分些,不要在外人面前丢醜。
何妙芙悄咪咪地走在最後,等人都離開,她停下腳步,折返回去,“娘娘,嫔妾有個主意,您聽聽如何?”
莊貴妃端茶的手一頓,吐出簡短的一個字,“說。”
“嫔妾在民間時曾聽聞商戶人家裡有一個特例,對甚得夫君喜愛出身又好的妾室許以平妻的名分,同為妻子,這平妻與正妻地位上相當,隻在待遇上雖有些許差别而已。”
這番話實在是大不敬,九王爺再不好也是皇上的弟弟,豈能用低賤的商戶規矩來形容他,畢竟侮辱他就是藐視皇室,就是侮辱皇上。
放在以前何妙芙是絕對不敢這樣做,不僅僅是怕皇上降罪于她,還有因為知道的越多,最後落得個兔死狗烹的結局。
但現在她不這麼想了,長時間的相處,她漸漸品出莊貴妃隐藏在皮囊之下的隐秘性格。
如果剛才她貿然在大庭廣衆之下将這些話說出,莊貴妃一定會顧忌皇上的顔面斥責懲戒她,而現在隻有她們兩人,莊貴妃有很大的可能性會采納她的意見,然後根據這個不成熟的想法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這樣一來,功勞都是莊貴妃的,沒人會知道是她給出的主意。
有了莊貴妃添磚加瓦,沒準皇上還真的會對這個主意感興趣,畢竟以前九王爺仗着太後的勢沒少給皇上添堵,但凡有報複回去的可能,皇上絕對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見莊貴妃聽得認真,她幽幽一笑,垂眸掩住眼裡的精光,“南蠻地處偏遠,或許不懂這些也說不定呢,再者說,等三王女知道這些差别的時候,她都已經嫁進皇家門了,就是有些許微詞,也是九王爺的事了,娘娘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