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喜歡《道德經》?”胤禛眼睛一亮。
胤禛對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有興趣,不過家裡的女眷喜歡女工的多,偶爾喜歡抄抄佛經的也不少,倒是少見喜歡道經的人。
所以,現在見宋玉瑤開始拿着《道德經》這本道家名書來練字了,就以為宋玉瑤又是在變着花樣讨好他。
想起之前宋氏一直對道經興趣有限,即使偶爾抄經也是喜歡抄佛經的,胤禛就道:“你對爺就這麼……”喜歡?
最後兩個字胤禛似乎不太好意思,含在嘴裡沒有吐出,不過宋玉瑤還是從聽出了胤禛的未盡之意,那兩個字是“喜歡”。
宋玉瑤不禁輕輕一笑,心中有種哭笑不得之感,她隻聽說曆史上的雍正帝是個能在給臣下的奏折上禦批“朕就是這樣的漢子”的性情中人,但是卻沒想到胤禛還是個腦補帝啊!
不知道怎麼的,每當她做什麼與後院其他女人不同的事,他總會往她在想法子讨好他這方面想,一臉“你又是在試圖讨好爺”了的表情。偏偏不論是他身邊的蘇公公,還是她身邊的小蘭小菊也都是這麼想。
蘇公公是一臉“還是宋主子有辦法”“讨好爺的方法真别緻”“偏偏爺還吃她那一套”的佩服,小蘭小菊是一臉“主子對爺是愛在心口難開,在行動上都體現着呢”的心疼,也是讓她有點不知道說什麼好。
她就不能是自己因為自己喜歡,或者是出于自己的某種考慮嗎?還是說這是這時代的人以夫為夫的思想作祟?
她心中自嘲一笑,無論别人怎麼想,她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好。當然,如果能順便讨好胤禛,她也不排斥就是了。
畢竟生活在後院之中,要過得好還是少不了胤禛的寵,她也沒必要非要表現出個與衆不同的清高。終究,她不再是當年那個心思單純、心直口快的小女孩了!
所以,她也沒反駁,隻是微微笑了一下。
而胤禛卻又拿起這張紙仔細看了起來,看着看着,他臉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道:“宋氏,你對這段話有什麼體悟?”
宋玉瑤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道:“不争即是争。”這不僅是她在後院裡行事打算要依據的準則,也是曆史上的胤禛在九龍奪嫡中的行事方針。
不論是在後院裡,還是奪嫡中,完全不争是不行的,像李格格,像八阿哥胤禩,那樣争的太明顯、太急切、太外露,也隻會導緻出頭的椽子先爛。
隻能是以不争之态來争,以靜制動,保持本心,默默積蓄,以不變應萬變,才是上策。
胤禛聽了之後,用一種别有深意的眼神看了宋玉瑤一眼,然後道:“宋氏,你放心,隻要你不變,還和現在這樣,爺身邊就會有你的位置。”
不過很快,他的腦子裡就想到了最近太子二哥和大哥都有意拉攏他的事,又想到了和太子二哥走得比較近的三哥,“不争即是争”,他願意看到宋氏“不争”,那皇阿瑪是不是也喜歡看到他“不争”呢?
這麼想着,身上仿佛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脈似的,他的眼睛越來越亮,眉宇間因為大哥和太子二哥的拉攏而凝着的一絲郁氣也消散了,他想,他知道該怎麼做了!
“宋氏,你很好。”他看着宋玉瑤忍不住道。
……
這年六月份,二福晉瓜爾佳氏被冊立為太子妃。八月份,三福晉董鄂氏進門,四福晉烏拉那拉氏又多了一個妯娌。
這年的大選,也選出來了五福晉和七福晉。這兩位福晉雖然暫時沒沒有進門,但五阿哥七阿哥年紀也都不小了,想必也快了。
随着太子妃和三福晉的入門,烏拉那拉氏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除了大福晉以外,可就數她進門最早了,這要是等二嫂三嫂都有了好消息,她這再沒動靜,可就不好看了!
一直自矜身份,覺得自己和那些個小妾不一樣的福晉,現在也開始往前院送湯了。
“爺,福晉那邊的丫鬟送湯來了,說是銀耳蓮子湯,給爺解暑用的。”蘇培盛輕手輕腳地進來禀報道。
胤禛頭也沒擡,聞言眉頭一皺,對蘇培盛道:“讓她回去吧,那湯賞你了。”
“喳。”蘇培盛應了一聲,又輕手輕腳地出去了。
胤禛卻沒了再看書的興緻,心裡知道福晉是為何如此。二嫂三嫂都進門了,老五老七的福晉也定下來了,隻等選個好日子就成親了,福晉這是急了。
想起宋氏李氏懷孕生産時福晉那連番的小動作,胤禛眉頭不禁深深皺起,這也就是宋氏李氏兩個生的都是格格,若是後院有人再懷孕生個阿哥,福晉可就徹底坐不住了!
但他不能沒兒子,也不能讓自己的後院像皇阿瑪早年似的,孩子一個個夭折。那就還得讓福晉先生子!胤禛眉頭又是一皺,他不喜歡這樣被逼迫的感覺。
不過,這晚,當蘇培盛問他在前院休息,還是去後院哪位主子那時,他還是道:“去福晉那。”
“怡畫,快讓小和子和小禮子去取膳吧!”見胤禛遠遠地走了過來,福晉高興地對身邊的丫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