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業寺和太極宮同屬于長安都城範圍,放在現代兩個遺迹都在一個區裡,可見武媚娘和李治其實離得并不遠。
而從太宗薨到徐惠殉情,李治并沒有聯系過武媚娘。
可能是因為剛即位,政權不穩。可能是因為在孝期,思念亡父。可能是太忙了,已經忘了曾經相戀兩年的那個女人。
李治音訊全無,武媚娘卻從不是一個隻會等待的人,而是一個有機會便抓住機會,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的狠人。
永徽元年四月,徐惠去世。去世前,她寫了一首情詩《賦得北方有佳人》。
同月,武媚娘似乎感懷排遣心緒,也寫了一首情詩。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好想您,想得魂不守舍,恍惚中竟将紅色看成綠色,憔悴不堪。如果您不相信我近來因思念您而流淚,那就開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
應和着詩意,武媚娘當衆燒了一件紅色的石榴裙。
自武媚娘出家感業寺,她一直潛心佛法研究,青燈古佛,面壁禮佛。
恰逢徐惠殉情,所以沒有人會懷疑武媚娘實在思念除了太宗以外的第二人。
隻是……楊春花看着那件紅色的石榴裙,突然想起曾經在翠微宮牆角見過的石榴花。
見到石榴花的那天,武媚娘好像還換上了一件紅色石榴裙出門散步。
嗯……好像就是現在這件正在被火舌舔舐的裙子。
原來是陽謀啊。楊春花恍然大悟。
徐惠是太宗時很得寵的妃嫔,她的殉情理所當然地引起關注。李治對其必然會做出反應。而當他翻看感業寺所發生的事時,也就順理成章地看到了徐惠和武媚娘所作的兩首情詩。
知情人讀詩,自然明了其中深意。以李治優柔的性格,面對這樣悲情的告白,同時又感傷于徐惠殉情,他自然會從還未褪色的記憶中翻找中那個翠微宮的武才人。
楊春花興奮地看向武媚娘。在火光的映照下,她的臉色明暗斑駁。她垂着眸子,看不清臉上的表情。
楊春花突然從她精彩的陽謀中冷靜了下來。
楊春花的第一反應是看到命運的齒輪又開始轉動的興奮,卻忘了對于武媚娘來說,這更像是孤注一擲。
面對同期更幸運的人的抑郁而終,武媚娘已經明确知道,如果什麼都不做,未來隻有等死。
連徐惠都無法忍受,更何況是武媚娘。
然而,她又能做什麼呢?
她隻能去祈求另一個男人的垂青,以期将命運從一個男人的手裡交接到了另一個男人的手裡。
“明空……”楊春花喃喃地叫着武媚娘的法号。
楊春花突然很想告訴她,沒關系的,李治馬上就會來接你的。
轉而,楊春花又哂笑,她那麼優秀,卻隻能等待一個男人拯救。
武媚娘此時已經收斂好情緒,她轉頭看向楊春花,目光中帶着詢問。
楊春花眼神堅定地回望向武媚娘,“明空,你一定會得償所願的!”
武媚娘看着來到感業寺後愈發鮮活起來的侍女,心情莫名好了一些。她彎了彎眼眸,“好,那就借春花吉言了。”
話分兩頭,李治在意料之中地看到《如意娘》,也想起了翠微宮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