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李廉的懇求和李忠的沉默,李治回想起王皇後和蕭淑妃曾陪伴自己的歲月。這麼多年的相處裡總有難以忘懷的快樂和溫存,比如王皇後曾陪他一起參加宮中宴會的同去同歸,蕭淑妃年輕時的明快鮮活。然而,時過境遷,他們都已經與往日不同,形勢迫人,多有無奈。
這樣想着,李治突然覺得因為兒子的懇求去見王皇後和蕭淑妃一面并非為難。于是,在将王皇後和蕭淑妃關押1個多月後,李治終于來到了她們所在的别院。那是個清冷、荒蕪的地方,院落大門緊鎖,又有侍衛看守,隻有一個小小的窗口可與外界聯系。
王皇後和蕭淑妃的家世很好,嫁給自己後也是順風順水,珍寶朱钗、華屋錦服,樣樣不缺。而現在,她們卻被關押在這樣如同牢獄的地方,李治不由心生憐憫。他走到窗口前,對裡面輕聲呼喚,“皇後、淑妃安在?”
不一會兒,窗口的對面傳來王皇後那熟悉又陌生的聲音,沙啞凄涼,“臣妾如今一介庶人,如何當得起皇後尊稱。”随後,便是蕭淑妃疲憊中帶着驚喜的聲音傳來,她哽咽道,“陛下,是您嗎?您終于來救臣妾了。”
盡管見不到兩人的模樣,從兩人的聲音中,李治還是感受到了兩人的困苦、凄怨。他不禁更靠近那小小的窗口,柔聲安慰,“你們受苦了。”
他的話音剛落,對面便傳來哭泣的聲音。蕭淑妃凄切地訴說,“臣妾落到這樣的境地,才知道陛下過去對臣妾的寬待和垂愛有多重。如今臣妾悔恨,不該沒有理智,魯莽行事,辜負陛下。前幾天,廉兒過來,和臣妾說是您應允他來看望臣妾,還說您不日也會過來。臣妾便日思夜想陛下,盼望着您來,告訴您臣妾知錯了。”
李治聽着蕭淑妃的話,似乎看到了她此時的萎靡和痛苦,卻又同時想起過去那個曾經張揚明媚的少女,還有他們聽話懂事的孩子們。于是,李治長歎一聲,“你能知錯,便是好事。”
随後,王皇後也凄切地訴說,“自被納為晉王妃,臣妾便一直恪守本分,時刻兢兢,唯恐德不配位,辜負陛下。不成想,臣妾還是有所差池,失了分寸,走了岔路。如今,淪落至此,羞愧難當。”
李治聽着王皇後的服軟,哪怕不曾真正喜歡過,哪怕曾多次惱怒于她的高傲,少年夫妻總歸還是有些許情分。如今高傲者垂首,處境凄涼,也實非他所願。他歎息一聲,“人無完人。”
察覺到李治的憐惜,王皇後趕忙哀求,“陛下若也念及往昔,願寬恕妾等,懇請将此院改名為回心院。”
李治正是情緒上頭的時候,此時聽到王皇後的哀求,便委婉安撫,“朕會處理此事的。”
相處多年,王皇後也知道李治優容的性子。隻要李治願意重新考慮,她們便有了重見天日的希望。所以在聽到李治的話後,她和蕭淑妃驚喜的對視一眼,趕忙答謝,“陛下寬宏,願予妾等新生。”
李治聽着王皇後語氣中的驚喜和感激,也微微有了笑意。
隻是在離開别院,情緒逐漸平複後,李治的理智回籠,覺得此事的苦主是武皇後,又是後宮之事,還是要和武皇後商量比較好。
待李治帶着心事來到淑景殿,宮人們早已将他去見廢後和淑妃的消息傳遞了過來。再加上之前李弘的訴說,武皇後知道他的來意。不過,她也沒有主動提及此事,而是等着李治先開口。
李治一進來就看到武皇後正含笑着看着安定公主,聽她說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