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歲的孩子,膽子卻不小。臣妾問她為何不找母後和父皇帶她去找英國公,她卻說是她自己要交朋友,用不着找大人。”無論李治的心緒如何變化,武皇後都是一派輕松,似乎公主聯絡當朝軍事重臣隻是常事。當然,如果這個公主隻有4歲,确實也沒什麼需要在意的不是嗎?
李治笑了笑,“安定确是個膽大的孩子,怎麼會想着去找英國公?”
武皇後面露些許慚愧,語氣卻是理所當然,“這說來也有臣妾的原因。安定平日裡就喜歡聽些武将的故事,不隻是英國公,還有胡國公、衛國公、鄂國公、盧國公等我朝大将。之前宴請命婦,安定見了英國公夫人,很是熱情,圍着人家問英國公的事。現在可算是讓這個小滑頭逮到見本人的機會了,也不知道有沒有叨擾到英國公。”
聽着武皇後的話,李治想起來了安定公主也時常圍着他,向他求證李勣、秦瓊(胡國公)、李靖(衛國公)、尉遲敬德(鄂國公)、程知節(盧國公)等人的故事。當時聽着安定公主對這些将領的故事知之甚深,他還感到非常驚奇。
畢竟他作為盛世皇帝,太平君主,更關注文治,武功雖然不能說是不重視,隻能說先皇在時已經把周邊國家、部落大多打服了,如今又有先皇留下的久經沙場的老将在,他大可以高枕無憂。
比如,在處理反叛的控制西突厥阿史那賀魯這件事上,盡管永徽三年、永徽六年的攻伐隻是有勝,并未徹底将其攻滅,甚至在去年出現了因王文度矯诏而導緻屠城事件,并未乘勝追擊,放跑了阿史那賀魯,但是其中沉寂二十多年的蘇定方再次閃耀,以五百精兵直搗敵營,斬殺三倍之衆。
今年二月,在離開長安前,李治已經任命蘇定方為新的統帥,再次征讨阿史那賀魯。如今想來蘇定方即将到達戰場,勝利的消息不久後便會傳來。而這一次,蘇定方的目标不隻是打個勝仗,而是徹底打穿西突厥,永絕後患。
想到這裡,李治忍不住歎息,“不知盧國公如今是否安好?”
盧國公就是程知節,也就是程咬金,開國名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參與玄武門之變,其後一路升遷,拜為盧國公。
去年,六十九歲的程知節率軍攻伐阿史那賀魯,在前軍總管蘇定方取得大勝,占盡先機的情況下,聽信王文度的矯诏,以為王文度真的有李治密旨,是李治派來節制他的,便将指揮權交接給了王文度。
王文度拿到指揮權後,不許大軍追擊。士兵們整日重甲在身,騎馬緩行,導緻糧草空耗,戰馬瘦死,士氣大衰。蘇定方心急如焚,勸谏程知節,說皇上不會密诏副手發号施令,建議他先把王文度抓了,飛表上奏皇上詢問是否真有密诏。但是,程知節并不采納。
甚至在大軍到達恒笃城後,胡人開門出降,王文度卻說這些胡人等他們走後肯定會反叛,建議屠殺這些胡人,掠奪财産。盡管蘇定方再次勸谏,說這樣做如何是為國讨逆,反倒成了強盜。但是,王文度不聽,程知節也再次聽信王文度的話,屠城掠财。後來分财寶的時候,蘇定方一件都沒有拿。
待十二月班師回朝,唐軍隻剩不到五萬人,死傷卻大多并非因為戰鬥,而是因為不當指揮導緻的疲乏、疾病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