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周]日月淩空,女當則天 > 第70章 籌謀已久,一擊斃命

第70章 籌謀已久,一擊斃命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顯慶三年十一月,蘇定方凱旋而歸,獻俘昭陵。李治親臨殿前,大會文武百寮、夷狄君長。

至此,西突厥漢國覆滅,西域諸國(即中亞波斯在内的河中十六國)望風歸附,中亞河中地區納入安西都護府,大唐聲威達到蔥嶺(即帕米爾高原)以西,大唐疆域達到曆代中原王朝向西擴張的頂點。

六十七歲的蘇定方以功遷左骁衛大将軍,封刑國公。

同月,尉遲敬德薨,享年七十四歲,陪葬昭陵。

顯慶四年四月,李奉節上書李治,舉報太子冼馬韋季方和監察禦史李巢結黨。李治命中書令許敬宗和侍中辛茂将審理此案。韋季方意圖自殺,未果。許敬宗借此誣稱韋季方之所以尋死,是因為他有更嚴重的罪責,即與長孫無忌勾結,伺隙謀反。

李奉節、韋季方、李巢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按理說和長孫無忌是完全牽扯不到一起的,但是他們所牽扯出的朋黨案卻為此創造了可能。

自封建王朝創立起,朋黨便開始出現。簡單來說,它就是各級官僚們相互勾結,排除異己,以形成強大的政治力量,獲取更多的利益。血緣、地域、政治主張、師門等等都可以成為朋黨形成的由頭。

對于朋黨,曆朝曆代的賢臣志士都是深惡痛絕的。箕子曾建言周武王,“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尚書·洪範》)”孔子曾言,“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黨。(《論語》)”

盡管儒家士大夫向來以“群而不黨”為警言,卻仍然會陷入朋黨之患。哪怕是聲稱“群而不黨”的孔聖人,也将弟子稱為“吾黨之小子(《論語》)”。

當年,魯昭公娶了同為姬姓的吳女,公然蔑視“同姓不婚”的周禮。後來,陳國司寇便問孔子,“貴國先君昭公知禮嗎?”而一貫主張“禮教治國”的孔子卻回答,“知禮。”

孔子離開後,陳國司寇便對旁人說,“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論語》)”孔子知道後就自嘲,“我如果有什麼過錯,别人一定會知道,這也算是我的幸運了。”

韓非曾言,“朋黨比周,相與一口,惑主敗法,以亂士民,使國家危削,主上勞辱,此大罪也。(《孤憤》)”

甚至,他更進一步地指出,“臣之所不弑其君者,黨與不具也。(《揚權》)”意思就是臣子之所以還不弑君,是因為黨羽還不夠豐滿。

春秋戰國時期,田氏代齊、三家分晉便是士大夫結黨奪國。

這也就無怪乎封建君主對于朋黨非常敏感,甚至是不惜捕風捉影,甯可冤殺絕不放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