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正月十一,在武皇後和李治前往前殿處理政事,安定公主出宮見蘇定方後,楊春花走進尚書局官署,開始處理六局二十四司的堆積事務。
“楊尚宮,這是尚儀局送來的中旬内宴文書,還有朝見皇後娘娘的賓客名單。”
“楊尚宮,這是尚服局送來的正月上旬各宮服飾、首飾用度文書。”
“楊尚宮,這是尚食局送來的正月上旬各宮膳食、醫藥、薪炭用度文書。”
“楊尚宮,這是尚寝局送來的正月上旬床帷、輿辇、園苑蔬果、門閤燈燭用度文書。”
“楊尚宮,這是尚宮局送來的正月上旬禦衣、珠珍、綿帛制作文書。”
“楊尚宮,這是本局的正月上旬宮内文薄入出,敕令奏書,女史遷任文書。”
楊春花看着面前桌子上一摞摞文書,心裡歎了口氣,将尚宮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和尚宮局的循例總結文書安排給官署中的常駐尚宮處理。她自己着重處理六局的請示文書。
因為武皇後和李治決定于正月二十三出遊并州,所以在春節宴請朝見即将告一段落的同時,六局二十四司除了要做好正月中旬的常規事務,還要開始為正月下旬後的皇室出遊做準備。
她們不僅需要安排好随行侍從,還需要預計從洛陽到并州的時間,以安排好衣着、膳食、寝具、輿辇、儀仗等事務。
而這些準備安排從各司形成文書,遞交六尚掌事審批,再到遞交尚宮印署,最後最為關鍵的文書再遞交皇後過目。如此流程下來,哪怕從正月上旬便通傳了此令,至正月二十二日,各局各司都處于緊張的忙碌中。
盡管對于武皇後每一次出現在人前的活動,楊春花都會核查好儀仗後勤事務,但是這一次出遊,楊春花格外重視。每一份遞交過來的請示文書,她都會親自審閱,力求将可能發生的風險提前扼殺。
這次出遊的目的地——并州是武皇後父親武士彟的老家。
當年,武士彟逝世後,武皇後曾随其母楊氏以及武氏兄弟扶靈回鄉。面臨武氏兄弟的刁難,楊氏當機立斷,帶着女兒回了娘家弘農。
今日不同往日,如今的武皇後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年少失怙的小女兒,而是大唐國母。
項羽曾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史記·項羽本紀》)”
劉邦曾作《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但是相比于衣錦還鄉,光耀門楣,武皇後這次還鄉更重要的目的是塑造更廣為人知的政治形象,提高國母聲望,為正式參與朝政鋪路。
而這也是楊春花從史書上所知的二聖臨朝前,武皇後最盛大的一次對外活動。這也無怪乎楊春花非常重視,力求做到盡善盡美了。
話分兩頭,在楊春花埋頭處理宮務時,安定公主已經和蘇定方約定好下次見面的時間,回到宮中。
此時日上中天,已經到了該用午膳的時候。
安定公主梳洗整理一番後,換好衣服坐在桌邊,等待膳食布好。
“母後今日也和父皇在前殿用膳嗎?”安定公主詢問身邊的侍從。
“是。”侍從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