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楊春花的話,安定公主才發現原來那老婦人的故事不僅是有趣那麼簡單。楊春花所說的那些意義,她甚至需要認真想想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
安定公主有時候覺得自己已經懂的很多了。她能看出每當自己展示(顯擺)自己的所學時,無論是父皇、李阿翁、蘇阿翁,還是女史、侍讀、同齡孩子們,眼中或是驚歎或是贊賞。盡管她總會表現出一副“常規操作而已”的平靜模樣,但是心裡還是不可避免地産生飄飄然之感。
然而,如今聽了楊姑姑和母後的交流,安定公主才發現,原來自己以為的和他人誇贊的學識廣博不過如此,原來知道和運用是兩件事兒。不過,她從來不是一個知難而退和自我懷疑的人。楊姑姑教過她,不要内耗,而是要解決問題。如果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處理不了的情緒,就要學會知人善用,學會向信賴的人傾訴。
于是,安定公主看了看含笑抿茶的母後,又看看坐在母後對面情緒逐漸平複的楊姑姑,再次從母後懷裡出來,走到楊姑姑的面前,輕輕拽拽她的袖子,将她從沉思中喚醒。
“姑姑,你懂得好多啊。你和母後說的那些,安定都沒想到。安定以為自己懂得很多啦,可是為什麼就沒想到這些啊?姑姑是怎麼想到呀?安定要怎麼做才能像你一樣呀?”安定公主聲音略帶苦惱。
楊春花看着面前有些沮喪的安定公主,又側頭看了看一旁默不作聲,隻是含笑看着她和安定公主的武皇後。她想了想,柔聲回答,“公主不必沮喪。婢也不是從一開始就能想到這些。婢像公主這麼大的時候,還沒有公主知道得多呢。”
安定公主擠到楊春花的懷裡,反而安慰起楊春花來,“安定能知道很多學問,都是姑姑教得啊。姑姑說過的啊,我是公主嘛,不用鑿壁偷光,也不用囊螢映雪。不用牛角挂書,更不用帶經而鋤。我有最好的老師,也有讀不完的書,用不完的紙筆。全天下的小孩子都不會有比我更好的教育環境啦。隻要我想學,我就能學好。”
前兩年的時候,安定公主參加宴會,和同齡的孩子們玩兒。她回宮之後找到楊春花,帶着疑惑和得意,甚至是有些瞧不上那些孩子的語氣說道,“他們都笨笨的,什麼都不知道。”
當時,楊春花便鄭重地和安定公主說了這些話。她告訴安定公主,能和安定公主玩兒的孩子已經是家世很好很好的了,這些孩子可能是不向學,但是哪怕是向學,也不會像安定公主這樣接觸到如此豐富的教育資源,這是客觀條件的差異。
随後,她便給安定公主講了貧苦人家求學的故事,其中就有安定公主熟悉的隋末割據雄主李密“牛角挂書”的故事。她說道,這隻是出身貧苦卻功成名就的人物流傳下來的故事。功成名就在貧苦學子中隻是鳳毛麟角的幸運,還有更多艱苦求學的人窮盡一生也難以學有所成。這并不都是因為他們的心智有缺,而是他們沒有資源,沒有機會。
後來,安定公主再和那些孩子們玩兒,聽見有小姑娘用欣羨的語氣說“公主懂得好多啊”的時候,她便認真地看着對方說“雖然我很聰明,但是因為我是公主,我能接觸到最好的老師,很多很多的書,所以能知道得很多”。随後,她還邀請也想要知道很多東西的孩子,去宮裡的藏書閣看書,甚至做主讓她們借書回家讀。
她和那些孩子說,古人求學也會借書來讀,所以不用覺得不好意思。隻要你們好好讀書,将來若能成就一番功業,那我也能出現在你們的故事中。比如,嗯……大唐安定公主見肅甯好學,極為賞識,大方借書,助其博學。
被安定公主點名的小姑娘臉頰紅紅的,眼睛亮晶晶的,緊緊抱着懷裡的書,用力點了點頭,“公主放心,我一定好好讀書,讓公主在我的故事裡留下姓名!”
安定公主看着眼前這個可愛内斂的小女孩兒,笑嘻嘻地給了她一個結實的擁抱,“好呀,我相信你。”
說回當下,楊春花看着擠進自己懷裡,認真安慰自己的安定公主,說話的聲音更加溫柔了,“公主年紀還小,知道那麼多學問已經很厲害了。最厲害的是,公主有一個執着求學的心。所以哪怕現在公主受限于年紀和閱曆,無法對所學所知融彙貫通,但是随着慢慢長大,接觸到更多的事,認識更多的人,公主的思想和認知必定會更加深邃和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