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出最後一句感謝之語時,馮方再次看向李翩然。這一次,他的眼神感激、坦然,不再躲閃。
李翩然與馮方對視微笑,“馮老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盡我所能而已,何必言謝。三娘能有長進,豈非我一人之功?如若沒有你們的信任,我如何能一以貫之地施行教導?如若沒有你們的鼓勵,三娘如何能始終相信自己,堅持進學?”
楊春花聽着李翩然不居功自傲,反而看到他人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心中暗自點頭,更加滿意了。
安定公主也很滿意,她覺得李翩然的教導更像是楊春花。見微知著,李翩然并非循規蹈矩的學究,滿口賢良淑德的貞女,而是有自己的堅持并能靈活處事。
馮方看到楊春花和安定公主臉上的滿意之色,心裡也很高興。他是真的感謝李翩然,希望能助李翩然入貴人的眼。
李翩然雖然也察覺到安定公主和楊春花對于自己的考察,卻還不如馮方那般緊張和期待,而是鎮定自若,平靜從容。經曆很多事後,她早已将年少時的野心和妄想埋在記憶深處,隻是過好現在的生活,應對好生活中每一次無論好壞的突如其來。
不過聽到馮方的真誠感謝,李翩然還是挺高興的,其中更多的是自己确實教好了一位小女孩兒,而這個小女孩有保護她活潑又期望她變好的愛她的父母,她是幸福快樂的。
就這樣,一番談話,大家都很高興。
待馮方恭敬告退,三人其樂融融地用了飯,又在城裡随意逛了逛,便回到了縣衙。在李翩然告退,約定明日再見時,楊春花意味深長地對她說,“衛瓘曾對諸子言樂廣:‘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雲霧而睹青雲者也(《晉書·樂廣傳》)。’ 我見李娘子亦有此感,撥雲見日不遠矣。”
李翩然看着楊春花含笑的眼睛,心裡一動,随後笑了一下,垂眸行禮,“承尚宮吉言。”
“娘,您在想什麼呀?”女兒軟軟的聲音叫醒了沉思的李翩然。
在意識到楊春花的暗示後,盡管當下從容有度地行禮告退,但在回家後,李翩然還是時不時便陷入沉思。
在為接待安定公主做準備而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李翩然已經了解了武皇後在這場并州出遊中的大動作。隻是她能獲得的信息太少,無法推斷出這樣盛大造勢的目的。
從收複義渠,為秦東進掃除後顧之憂的秦宣太後到奉行黃老,穩固漢初江山的呂太後,再到三次臨朝稱制,于亂世穩固政局的東晉褚太後,再到施行漢化改革,為北魏興盛築牢根基的馮太後,曆史上從不缺位高權重的實權女性。隻是她們往往閃耀于政局動蕩之時,挽大廈于将傾。而現在李唐盛世安穩,皇帝大權在握,子嗣綿延,并無危機征兆,武皇後又能如何?
既然如此,楊春花的話難道隻是一句單純的祝福?隻是自己想多了?
想到這裡,李翩然既無奈又自嘲。她想,我都這樣的年紀了,怎麼還會因為别人的一句稱贊和祝願便産生幼稚的妄想呢?明明已經接受如今的生活了,那便不要再胡思亂想了。